草原旅游>草原风光>

解密草原牧渔人的一天

2016-02-06 09:03:53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华子鱼,鱼龄,达里诺尔湖,渔场,捕鱼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克什克腾旗的大草原上有个湖,湖水弱碱半咸,由四条河流汇聚而成,名为达里诺尔湖。图为羊胡子草中的鱼卵  每年4月下旬,华子鱼沿着周边的淡水河逆流而上,在河道中羊胡子草制作的人工鱼巢产卵。

  克什克腾旗的大草原上有个湖,湖水弱碱半咸,由四条河流汇聚而成,名为达里诺尔湖。湖中有鱼,肉质致密鲜美,学名瓦氏雅罗鱼,俗称华子鱼。相传康熙帝巡游至此,食后难忘,多次命人捕来飞马送京。

  有湖有鱼自然就有了草原上的牧渔人,古老的捕鱼技法代代相传。春捕用的箔十分讲究,箔呈漏斗状架在河面,岸边设个心形的鱼笼,箔的间隙刚好可以让小鱼漏过,留下三年以上鱼龄的大鱼。

  湖的北岸有个达来诺日渔场,1951年建厂,1956年正式成为国营渔场。“达来诺日”和“达里诺尔”均是蒙语,实为同意,直译“肩胛骨形状的湖”,后广译为“像大海一样的湖”。

  特殊的火山地貌造就了达里诺尔湖鱼的与众不同,因为生长缓慢,即便数十年鱼龄的华子鱼体型也只跟其他地方华子鱼几年的体型相同,所以肉质极佳,加上天然的苏打型盐碱水质,鱼肉营养价值高出很多。

图为羊胡子草中的鱼卵

  每年4月下旬,华子鱼沿着周边的淡水河逆流而上,在河道中羊胡子草制作的人工鱼巢产卵。箔子一下水,成群结队的华子鱼就困在其中,之后要做的就是一抄子下去捞个满满当当。

  

工人将羊胡子草编织的人工鱼巢下水安置。

  达里诺尔湖保护区宣教科的孙玉骞站在沙里河的海门子边,大手一挥:“咱这里的鱼不用钓竿不用网,直接捞就行。”

  渔场职工捕鱼。

  这是捕鱼用的箔子

  捞上来的鱼直接过秤装车,送进冷库,销往外地。冻鱼被慕名而来的人采购,运往吉林、河北、北京等地。

  渔场护渔队队长宝福昌,地道的蒙族汉子,退伍后便在渔场工作,至今也有十余个年头。除了每年春季和冬季捕捞作业之外,牧渔人平日还要担任护渔员的工作。护渔队每天沿着河道巡逻,防止有人私自捕捞或是污染河道。

图为银鸥在河道里捕食华子鱼。

  渔场工人也要担任生态保护的工作。清理垃圾、补种植被自不用提,栖息在湖里的银鸥、灰鹤、天鹅等珍稀鸟类也是重点保护对象。

  

  宝福春正在做晚饭。以前华子鱼在外地不算出名,捕鱼的工人现场自取几条,就在水边刮鳞开膛,鲜鱼只撒上盐稍稍一腌,直接下锅炸了,立刻香气扑鼻。就着馒头咸菜粥,便是在捕鱼点值班工人的晚餐了。

  渔歇的时候,护渔队员白天在河道上巡逻,发现可疑痕迹就在草丛中蹲守,半夜归来就住在河边的帐篷里,自己烧炉子供暖做饭,用太阳能发电,一个小卫星电视便是全部的娱乐设施了。

  发现可疑盗捕痕迹后,护渔队员会蹲守观察情况。对于职业牧渔人,无论是捕鱼还是护渔,这些工作都只是家常便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每天过得开心随性,如同这片湖水一样平静。

  达里诺尔湖全景。

  图为华子鱼被做成西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