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儿女>草原骄子>

新吉乐图:让世界听到草原音乐

2016-02-04 11:58:02 | 来源:正北方网 | 作者:院秀琴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比赛结束后,新吉乐图自己爬上山顶,面朝锡林浩特,边哭边写下了《长调情》的旋律,来展现锡林郭勒草原的变化和锡林郭勒人的精神面貌。

一个心怀梦想的马背少年,自学考上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成为专业作曲家;一个才华横溢的灵魂歌者,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舞台,也登上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的领奖台;一个肩负使命的草原之子,斥资2000万元举办了国际音乐节、“爱在草原”国际大型歌会等上百场文化活动,来传承和传播草原音乐。

“悠悠的牧歌,守望着家乡,祖国的北疆,金色的牧场。无边的草海根脉相连,碧波勇气直到天边,各族儿女携手同心,守望相助幸福永远。”如水般清澈圣洁的旋律一泻而出,让人仿佛置身于草原母亲的怀抱流连忘返……

这首《守望相助》的作曲者是国家一级作曲家新吉乐图。《守望相助》不仅荣获2014年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而且入选2016年央视春晚演出曲目。

《我思念草原》《我的蒙古袍》《爱在草原》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曲调背后,都凝结着新吉乐图的创作心血。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享有盛誉的作曲家,听他讲述他的草原音乐之梦。

马背少年:音乐是他的生命

新吉乐图1960年出生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新巴尔虎右旗的一个警察世家。父亲酷爱音乐,每晚下班回家之后盘腿坐在炕上,一边拉四胡一边深情唱歌的场景,深深地刻在新吉乐图童年的记忆里。父亲质朴的歌声是新吉乐图对音乐最初的感知。“尽管现在看来父亲的演奏挺业余的,但是我当时觉得父亲的音乐那么美。音乐是蒙古族的灵魂,那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新吉乐图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在那个文化资源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连接新吉乐图和外面世界的唯一纽带就是家里的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电台节目“每周一歌”是新吉乐图每天的期盼。放羊时他就把学会的歌一首接一首地唱,远山、草原、蓝天、河流、雄鹰、羊群都是他忠实的听众。自此,这个马背少年的心里便藏了一个歌唱家的梦想。

新吉乐图12岁的时候,草原上每天晚上11点就停电了,帮忙发电的天津知青王兆东常常在夏天宁静的夜晚用竹笛吹奏《沂蒙颂》,悠扬的笛声在静谧的草原上久久飘荡……

于是新吉乐图找到王兆东,央求王兆东教他吹竹笛,然而王兆东并不情愿。不死心的新吉乐图一有空就去听吹笛子,王兆东见这个孩子如此执着,便让新吉乐图去买竹笛。新吉乐图赶紧跑回家跟妈妈要了5毛钱,花了3毛8买了一支竹笛,小心翼翼地用报纸糊起来,兴冲冲地去找王兆东。王兆东给新吉乐图的竹笛上刻下了“do、re、mi、fa、so、la、xi”7个基础音,并将新吉乐图带上了竹笛学习之路。

新吉乐图13岁时加入了学校的文艺队,跟着一帮天津知青训练、演出。新吉乐图的演奏技巧也日渐成熟起来,在同龄人当中显得更加突出。新巴尔虎右旗乌兰牧骑早早地就注意到了这个热爱音乐的天才少年。

1978年,新吉乐图考入新巴尔虎右旗乌兰牧骑,并马上被派到海拉尔进行集训。乌兰牧骑要求所有的演员都做到“一专多能”,舞蹈是新吉乐图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也是他集训中的难点,3个月里,每天晚上其他队员都休息了,新吉乐图偷偷地练习,黑漆漆的排练室里洒满了新吉乐图勤奋的汗水。

新巴尔虎右旗乌兰牧骑的7年时光,把草原的风情更深地植入了新吉乐图的血脉,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向往更广阔的世界,想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暗暗下定决心考大学。于是他白天工作,晚上跟着妹妹学习文化课。哪怕下乡演出,新吉乐图也随身带着书本。

1984年,新吉乐图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跟随“蒙古笛王”李镇学习竹笛。离开草原的那天,父亲远远地望着载有儿子的汽车消失在天际,静静地站在风中,流下了眼泪,祈望宝格达圣灵保佑儿子实现音乐梦想……

新吉乐图兄弟姐妹5人,他是家里的老大,每个寒暑假他都会到工地上背砖赚钱,补贴家用。也许是因为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任,新吉乐图比同龄的孩子要早熟一些,他一路走来都十分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大一下学期,新吉乐图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转入作曲专业学习。他对老师李镇说:“您是华北地区竹笛最厉害的人,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您,我对作曲有兴趣,我不如转行学作曲。”李镇虽然不忍心失去一个如此优秀的学生,却也尊重新吉乐图的决定。

“4年的专业学习,让我真正走进了音乐的殿堂,我像一匹野马,被音乐的魅力驯服了!”此后,新吉乐图的音乐之路走得更深了一步,他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

1  2  3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