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文化> 热点新闻

内蒙古:跑好非遗传承的接力赛

2016-01-14 14:20:37 | 来源: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 作者: 刘春 史美越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近几个月,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蒙古族长调民歌、四胡、马头琴音乐、蒙古族服饰、好来宝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8名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采录,每位传承人口述采访时长在5小时以上。

传棒,系列措施力促古老技艺复活

非遗保护工作是使命,更是责任。

2015年11月11日至14日,全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务骨干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市举办,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业务骨干80余人参加培训。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政策解读、第五批国家级传承人网上申报、非遗年鉴编撰工作讲座、保护单位与传承人责任与义务等旨在提高非遗保护能力和水平的内容成为本次培训的主课。

此前,为了进一步提高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荐阿拉坦古拉、斯楞格等6名传承人参加文化部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班。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区一直保持着高调的动作。

2015年9月21日至10月28日,全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技艺技能抢救工程(鄂尔多斯部分)顺利开展,这一工程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艺术长廊建设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抢救工程工作组历时1个多月,先后深入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等地,对鄂尔多斯婚礼、成吉思汗祭典、察干苏力德祭祀、鄂尔多斯“乃日”、准格尔地毯植物染色技艺、赤铜的炮制方法等非遗项目的15位传承人进行走访记录,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点对传承人口述史、传统技艺技法、传统技艺流程、传统祭祀的仪式规程等,以文字、照片、高清视频等方式进行录制整理,形成了以蒙汉文为主的完整的第一手资料,拍摄高清视频43个小时、约900G,拍摄照片1600余张。

  国家级非遗项目鄂尔多斯婚礼。

非遗保护,重在传承和利用。

2015年9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10个草原文化遗产日当天,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开展。衍生创新——非遗产品展销展出了多家生产性保护企业的非遗产品及衍生品;保护历程——非遗摄影图片展通过160多幅图片,全面展示着10年来我区非遗保护传承的历程;祖传臻品——非遗精品物件展首次集中展示了全区100多件(套)非遗精品;40多个小型单项非遗音乐舞蹈类项目、170多名传承人进行现场展演, 160多名传承人现场展示手工技艺110多项……底蕴深厚的非遗文化,讲述着内蒙古故事,传播着内蒙古声音,阐释着内蒙古特色。

  国家级非遗项目马海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展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