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

话剧《草原之子》引青海省热烈反响

2015-12-18 09:05:27 | 来源: 西宁晚报 | 作者: 张弘靓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12月17日下午,以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为原型的歌舞话剧《草原之子》在青海大剧院上演。来自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和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800余名师生观看了演出,每位观众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原标题:原标题:《草原之子》引起全省热烈反响

12月17日下午,以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为原型的歌舞话剧《草原之子》在青海大剧院上演。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西明,省委常委、秘书长王予波,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昌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文虎观看演出。来自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和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800余名师生观看了演出,每位观众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全省上下大力弘扬尕布龙精神”

5月22日,青海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报告会上,省委书记骆惠宁在讲专题党课时强调,让“三严三实”成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并从“严、实、忠、廉、担”五个方面谈了学习体会,强调要深入贯彻“三严三实”要求,以“严”和“实”的态度,确立个人“做人、干事”的基本准则,确立组织“用人、度事”的鲜明导向,把干部队伍建设好,把青海的事办好,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9月25日,骆惠宁在学习尕布龙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座谈会上指出,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尕布龙手握重权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典型,要求多宣传像尕布龙这样的共产党的好干部。骆惠宁强调,学习尕布龙,就要学习他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笃定信念、忠贞不渝;学习他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学习他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本分做官、干净做人;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加强修养、终生奋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省上下要大力弘扬尕布龙精神,树立起“三严三实”的更高标杆,为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而不懈奋斗。

《草原之子》带领观众重回感人场景

为大力挖掘和学习宣传以尕布龙为代表的海北本土先进模范人物,充分发挥榜样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保持共产党员本色、彰显共产党员风范,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引向深入,我省创作和编排了以尕布龙为原型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部歌舞话剧《草原之子》。

《草原之子》的六个篇章以四季的变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时间链……《序曲》从被布英德力格撤职的某贫困乡乡长道尔吉和孙子巴图的对话引入故事,展现金银滩草原走出去的牧民省长布英德力格的感人事迹;《夏之高原》反映海东县秋粮歉收,农民四处讨饭,留守老弱艰难度日。省委、省政府部署新决策——调庄迁移,将海东县部分农民迁往富裕的海西县。以实地考察做动员为场景,展现布英德力格省长经常深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秋之西宁》反映布英德力格省长的家成为牧民的宿舍,为各族群众进城看病、办事提供方便,送病人到医院治疗、垫付医药费等场景,展现其心系群众,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待人诚恳的公仆形象;《冬之金银滩》反映金银滩遭遇特大雪灾,众多牧民被困草原深处。布英德力格省长组织干部群众救援的场景,展现其顾大家、舍小家,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优良作风;《春之凤凰山》反映布英德力格省长和工人一起植树的场景,展现其保持本色,长年带领干部职工种草植树,为西宁南北绿化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全国保护母亲河领导小组授予首届“母亲河奖”;《尾声》以布英德力格省长回到金银滩草原的回响声音为场景,使其站立定格,犹似一尊雕像,化作丰碑,光辉形象屹立在人们心中,激励每一位共产党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黄沙飞舞的南、北山在他的带领下变成了老百姓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弥留之际的布英德力格省长梦回家乡,他的肺腑之言深深拷问着我们的灵魂……看到剧中主人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一个个感人场景时,现场观众饱含热泪。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部好教材”

演出落下帷幕的一刻,掌声响起,观众一致认为《草原之子》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部好教材,是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重要载体,是一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鲜活教材。

观看演出的青海民族大学大一学生吉生香告诉记者,“话剧中以主人公真实、真切、真挚的人生经历和事迹为切入点,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生的坚定信仰、精神追求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境界,勤政务实、艰苦朴素的高尚品德,生命不止、工作不息的敬业精神,奉献自己、不计名利的忘我精神,尕布龙用质朴和执著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尕布龙虽然离开了,但他崇高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各族人民心中一座永不泯灭的丰碑。”

“听说能有这个机会来看《草原之子》,我特别兴奋,立即向老师争取来看话剧的名额,我认为这是一次极难得的机会。”青海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崔惠君激动地说,“《草原之子》重现了尕布龙深入农牧区调研实施调庄迁移决策、心系牧民,为进城的各族群众看病办事提供便利、组织抗灾救援、带领西宁人民绿化南北山等场景,向我们展现了尕布龙心系群众、清正廉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的形象。这部话剧让我们明白了‘三严三实’不仅是党和国家对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对大学生而言,‘三严三实’更是教我们做人的态度和做事的方法。”

青海大学带队教师刘老师表示,《草原之子》这部话剧真实感人,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到尕布龙的成长经历和感人事迹,而且教育和引导我们学习他忠诚党和人民、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今后工作中,我要以尕布龙为榜样,积极践行“三严三实”,多为学生着想,努力成为深受学生和同事爱戴的好老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