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生态> 焦点关注

内蒙古“草原119”,平安全覆盖

2015-09-30 09:39:37 | 来源: 《内蒙古日报》 | 作者: 白江宏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据锡林郭勒盟公安消防支队宣教中心主任刘秀峰介绍,“草原119”消防体系实行盟、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四级管理网络”模式。“草原119”,一座消防官兵与牧区干部群众携手共筑的长城,日夜守护着这片绿洲的祥和与安宁。

 

  “草原119”志愿者正在演练灭火。刘秀峰 摄

在农村牧区,一场火对一个家庭往往就意味着灭顶之灾,因灾致贫的事情时有发生。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消防支队针对草原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分散、现役力量严重不足、消防保卫鞭长莫及”的现状,探索出了农村牧区消防安全的新机制——“草原119”。

沏茶欢迎来“找茬”

8月28日,在“草原119”桃林塔拉服务站,记者见到了服务站站长、“自治区十佳草原119消防志愿者”武志刚。

武站长管理的服务站虽小,可是消防服、防火面具、干粉灭火器、风力灭火机一应俱全。以前谁家着火,由于路途遥远,常常远水救不了近火,“一把火回到解放前”,牧民只有哭的份儿。现在一旦发生火情,往往消防队还没赶到,武志刚已经带领嘎查里的志愿者把火灭了。

志愿者不算官,但武志刚在当地牧民群众的心中威望很高。每到秋冬防火期,武志刚就带领志愿者开展“隐患找茬”活动,挨家挨户查找火灾隐患。牧民们非但不反感,还沏茶欢迎。

牧民哈斯说:“以前,我们根本不知道原来堆放草料还要和房子保持一定距离,更不知道我家的电线已经老化,不更换可能要着火了,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安宁多了。”

除了防火灭火,志愿者还分担起了紧急救援任务。2010年的一个风雪天,牧民铁柱放牧时遭遇了“白毛风”,羊群突然乱了起来。慌乱中,他拨打了“草原119”服务站报警电话。正在值班的武志刚接到求救后,立即召集了9名志愿者,在零下40摄氏度的草原上寻找了大半夜,终于帮助铁柱找到了羊群。

近年来,为筑牢农牧区消防安全大堤,锡林郭勒盟公安消防支队充分借鉴“草原110”建设的成功经验,依托牧民联防队伍,培训消防志愿者,建立了“草原119”灭火队伍,下设深入嘎查(村)的服务站点,有效弥补了牧区消防工作“鞭长莫及”的空白。

干部包村“看”坟头

多伦县地处锡林郭勒盟的南端,阴山北麓东端,东部与大兴安岭向西南余脉衔接,境内草原和森林资源丰富,防火成了当地政府绷得最紧的一根弦。为工作方便,多伦县蔡木山乡光明村“草原119”服务站与草原监理所干脆“合署办公”。草原监理所所长李志强兼任服务站站长,平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监控火情,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李所长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施行干部包村。每到清明,群众过节,干部下乡看坟头。遇见烧纸的,就要苦口婆心地劝阻,引导群众用鲜花代替烧纸,扫墓不冒烟。”

干部们不得不战战兢兢。“草原119”体系建设工作已经通盘纳入到各盟市、各苏木、各嘎查年度工作考评中。火灾更是在基层干部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着一场火,其他工作就都白干了。

大学生们也是消防志愿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2012年开始,全盟840个嘎查(村)的680余名大学生村官被任命为“草原119”消防志愿者服务点的负责人,开展宣传教育、安全巡查、火情报告、疏散群众等工作。

据锡林郭勒盟公安消防支队宣教中心主任刘秀峰介绍,“草原119”消防体系实行盟、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四级管理网络”模式。户户联防、部门联查、片区协同,各旗县(市)区、镇、街道办事处及各社会单位逐级落实责任,逐级分解任务。

政府管控,全民皆兵,形成拳头力量。一个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消防部门主抓、社会部门齐抓共管、全民积极参与,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已经成形。

12年里未有较大火灾

截至目前,锡林郭勒盟共设立了40个“草原119”示范服务站,发展了3000多名志愿者。全盟累计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为各站点配备家用吉普车、农用改装水罐车、摩托车、马匹、风力灭火机、灭火器、水桶、扫帚等适合牧区火灾的灭火工具6200余件(套)。深入牧户20000余家,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20000余份。服务站点开展演练600余次,培训人数达到近7万多人(次),从火灾现场抢救财产价值累计达700多万元。像武志刚这样平时是普通群众,火灾时能上场灭火的志愿者遍布各个嘎查,很多地方的那达慕都增加了消防比赛项目。

锡林浩特市公安消防大队教导员郑香钧介绍,自“草原119”志愿服务体系创立之日起,始终以服务群众为主线,通过“宣传教育、公益事业、综合治理、应急救援”工作理念,有效提升了农牧区防灾减灾能力,连续12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从根本上扭转了锡林郭勒盟农村牧区消防工作的被动局面,使“和谐平安”惠及广大牧民群众。

不仅如此,“草原119”已经逐渐与抗击雪灾、风灾、旱灾、洪灾等各项工作融为一体,共同成为了社会防灾减灾和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盟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为每名公益岗位人员、消防志愿者每月发送100至200元补助,解决住房、就医、就业等实际困难,不断壮大消防志愿者队伍力量;同时,以“草原119”志愿服务体系为载体,大力开展“中国骄傲——走进锡林郭勒”等大型消防公益活动;全力打造扶贫济困工程,与嘎查结成共建对子,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和消防安全方面的难题。

“草原119”,一座消防官兵与牧区干部群众携手共筑的长城,日夜守护着这片绿洲的祥和与安宁。

□本报记者 白江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