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周边治理工程建设
把保护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为了拯救呼伦湖,我市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进呼伦湖治理保护工作,积极谋划呼伦湖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开展以环境综合治理,打击私捕滥捞为主要内容的“百日行动”。行动从今年4月1日至7月10日,分四个阶段进行。活动开展以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鼎力合作,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采取日常管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分区、分段管理的方式,通过军地联动、部门联合,进行“百日行动”联防联动,对重点渔业水域进行定点看护,清理所有捕捞设施,禁止一切违法违规捕捞活动。
实现对乌尔逊河巴音塔拉边境河段、乌兰诺尔等鱼类重要洄游河道的全面管控。截至5月21日,查获破坏渔业资源案件51起,打击处理违法人员132人,劝返810人。
加强执法能力。2014年以来,自治区已累计向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区公安分局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补充办案经费和购置执法装备、巡护车辆、巡逻艇等。
呼伦湖周边景区旅游企业全部实行垃圾、污水统一收集处理,有条件的要修建污水池,建立专门环卫保洁队伍,对生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通过“百日行动”,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规范日常监管,确保问题不反复,不反弹。
休渔增殖加快修复为恢复呼伦湖内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平衡,我市实施为期5年的部分休渔措施,加大对渔业生产的监管力度,采取渔业计划申报、持证上岗和生产核查等制度。湖区严格控制捕捞量,安排专人在渔业生产点进行现场统计,做到安全生产,科学捕捞。去年9月,彻底疏通了鱼类洄游繁殖通道,鸟类栖息繁殖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从2014年至2018年,对呼伦湖实行休渔限产,要求渔业公司每年捕捞量严格控制在1000吨以内,自治区政府在休渔期间每年补贴资金1200万元,全部用于呼伦湖渔业公司职工工资补贴。并制定《呼伦湖2014—2018年部分休渔措施实施方案》、《休渔期间执法管理工作方案》。
为加快呼伦湖的生态修复,市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渔业资源增殖放流,2014年增殖放流累计投入达到160万元。通过增殖放流,用“以鱼治水、以水养鱼”的生态方法,达到净化水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增强水域生态修复能力、恢复渔业资源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今年增殖放流投入增加到550万元,计划放流鲢鳙鱼春片50—100吨、秋片300吨,鲢鳙鱼夏花2000万尾。截止目前,已投放大规格花白鲢114吨,投入资金170万元。
实行休渔限产措施以来,呼伦湖优质鱼的数量和质量都较往年有明显提高,大型优质鱼比例从2013年的不足3%提高到2014年的13.5%。
全方位护生态保安全
动真格出实招抓管理
加强统筹规划,推进系统治理。为避免多头管理,对呼伦湖水资源配置工程管理局、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乌兰诺尔水库管理站三家事业单位进行整合。同时,编制完成《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案》。保护区管理机构将负责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综合执法。
理顺管理制度,推进立法工作。起草《内蒙古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草案)》,力争7月份提交自治区政府常务会审议。积极配合《条例》的立法工作,力争尽早颁布实施,为依法治湖提供法制保障。去年10月启动《呼伦湖水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确保呼伦湖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在年内顺利完成。
完善科研监测体系建设。为保障呼伦湖当前各项监测科研工作的需要,我市在现有2处水质监测点的基础上,新增水质监测断面4处;新建小河口、扎赉诺尔(嵯岗)、吉布胡郎图等3处水文站,改建头站水文站1处;增设10眼地下水监测井;增设新右旗赛罕塔拉苏木、宝东苏木和新左旗嵯岗镇等3处自动气象站。与中科院合作建立国家级生态定位研究站;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及重点管护区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完善数字信息平台建设。下一步将以中科院为依托,以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设施为基础,利用现有合作资源,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填补科研监测方面的空白,为呼伦湖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虽然呼伦湖已经渐渐寻回了昔日的美丽,让人欣慰的是,保护母亲湖的责任意识在呼伦贝尔大地上已深入人心,呼伦贝尔人综合治理呼伦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本报记者 蒋丽娜/文 通讯员 张述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