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21日讯(记者 苏文彦) 内蒙古历来是农畜产品生产大区,谷子、荞麦、向日葵等农产品以及羊肉、牛肉、牛奶、羊绒等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堪称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
但与此同时,内蒙古农畜产品也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杂而不精”问题,有影响力的品牌少、产品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新产品开发能力弱、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少、产品信息不透明、整体投入不足、市场保护不力、宣传推介不够等问题,亟需加以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安润生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发言(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针对这些不足,正在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常委、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安润生在大会发言中,为提升内蒙古农畜产品品牌竞争力“把脉开方”。
安润生说,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没有高质量就没有好品牌,没有好品牌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市场占有率。如何让“质优”转化为“价优”?安润生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品牌建设工作。依托内蒙古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持续推进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农畜产品从种养殖到生产加工全流程标准,做到“有标可依、有标可循、有标可考”,并借助各类营销平台及互联网+、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大力宣传推介,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竞争力。
二是加强品牌培育,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请进来、走出去,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除重点打造特色明显、竞争力强、市场认可度高的“蒙字标”品牌外,推进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并打造相应的农畜产品公用品牌,推动各盟市打造地方区域公用品牌,扶持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以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要加强质量监管,提升品牌价值。一方面加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大对生产劣质产品个体或企业的惩罚力度,实现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可追溯,另一方面采取产品质量认证模式,倒逼生产经营主体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提升优质品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