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4.0版”:赵智强为乡村注入经济活力“支招”

发布时间:2022-01-21 21:23:31丨来源:经济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的地理资源得天独厚,应率先提出并实现“种养加相结合、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合纵联立体式”农业产业化4.0版目标。

“新时代新环境,农村致贫因素、贫困形态和持续共富也出现新变化,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乡村注入更多经济活力是我最关注的问题。”今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期间,内蒙古政协委员、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赵智强提出以下四项建议: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现场(摄影:新华网 杨腾格尔)

一是大力扶持农牧龙头企业,优化利益联结机制。

龙头企业具有资金、渠道、人力、生产力、现代化经营方式等诸多优势,只有将龙头企业与村集体深度绑定与利益联结,才能优化种植结构、推进畜牧业提质增效,从而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并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政府应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各部门协同推进,提升龙头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号召力,加快品牌、销售渠道和平台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助力绿色特色农畜产品输出。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同、价格保护等方式与农牧民建立紧密联结并让利兜底;要深入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继续出台政策,推进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助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起整个乡村经济的发展。

内蒙古政协委员、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赵智强(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二是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升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农牧业科技支撑产业强镇。

鼓励和扶持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与特色集镇,匹配资金与资源,分区域、按特色给予大力扶持。例如达拉特旗风水梁园区,已累计投入60多亿元,建成多个大型特色养殖基地及肉食品厂、饲料厂、氮气保鲜库、鲜食玉米加工厂、研究院、食检中心,具备了完善的农畜产品输出加工条件与优势,对周边村集体经济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对类似具备示范效应的农牧业科技型企业与集镇,政府应持续加大资金投入,聚集优势资源,增强科技人才与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扶贫产业创新能力与带动力;支持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做大做强乳肉、杂粮等特色扶贫产业链,持续提高扶贫产业发展效率和效益。

三是引导高校毕业生与知识青年投身乡村振兴,鼓励和扶持村集体组建股份制实体经济;各盟市分别组建乡村振兴专家团,深入村镇指导调研,精准推进“一村一策”。

农村、农业生产现在遇到了一个很大的瓶颈就是人才和技术。新时期下,政府和高校可采用单列编制、匹配股份、税收优惠等方式做引导,鼓励全区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中,让他们在各村集体显神通、展身手,创办利益联结的经济实体;建议由乡村振兴局牵头,注入专项资金,分期分批选派相关人才入驻村集体,在充分考察后提交组建实体经济的可行方案,经专家组讨论后渐次筹建运营。可由村集体筹资、地方政府出资、企业投资共同进行市场化运营;先期组建融合各行业精英、尤其是大型企业负责人的乡村振兴专家团,深入基层指导调研,有意识引导大型企业关注乡村潜在商机并进行股份制投资,同时根据各村镇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及农户客观需求精准把脉施策,让村集体经济展现活力,打造出一批成功典型。

四是率先提出并推进农业产业化4.0版,打造祖国北疆绿色农畜产品示范基地,助力全区农牧产业优质发展并抢占市场高地。当前我国大部地区的农业经济仍停留在3.0阶段,内蒙古的河套平原与黄河几字湾都是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应率先提出并实现“种养加相结合、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合纵联立体式”农业产业化4.0版目标。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各粮食主产区的农机补贴力度并推广普及,同时以先进的生产要素和现代化经营方式,以产业化链条将企业、基地、村委会、合作社、农牧民、市场等各个主体串联起来,以科技支撑发展现代新型生态与农牧产业,以链条套链条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农产品、资本的高效运转,在产业聚集、延伸、升级中实现产业拉动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