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创排话剧《八步沙》讲述“六老汉”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1-11 13:57:11丨来源:甘肃日报丨作者:施秀萍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2020年5月下旬,甘肃演艺集团话剧院成为项目主体创作单位后,话剧《八步沙》展开创作。

1月6日下午,甘肃演艺集团话剧院在兰州召开话剧《八步沙》剧本研讨会。

这是一次常规的剧本研讨会,却总透着不一样的气息。

 因为八步沙;因为六老汉。

当代“最可爱的人”

不一样,不是因为话剧,而是话剧关注的人和事。

时光倒回。

1981年,古浪县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和张润元“六老汉”按下红手印。从此,六位“60后”与沙漠较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汗水浇灌,让万亩沙漠披上绿装。

沙漠变绿了,“六老汉”变老了,可绿色事业赓续接力。

愚公言“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为了绿色事业的继续,“六老汉”的儿孙们或子承父业,或婿接翁志,从长辈手中接过“治沙接力棒”,成了八步沙第二代、第三代治沙人。38年间,“六老汉”三代人扎根沙漠,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创造了人间奇迹,也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八步沙,渐渐走出大漠,走出甘肃,走进全国人民的眼中,成了“热词”;八步沙的“六老汉”,也从西北一隅,走到众人面前,被誉为当代“最可爱的人”。

2019年,中宣部授予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自此,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的故事妇孺皆知;他们在甘肃武威古浪县坚持38年压沙植树,让荒漠变绿洲的事迹和精神更是激励着亿万国人。

艺术的致敬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是艺术的使命。

作为中宣部重点跟踪剧目,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甘肃演艺集团都对该剧的创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

2020年5月下旬,甘肃演艺集团话剧院成为项目主体创作单位后,话剧《八步沙》展开创作,第一稿剧本很快完成。9月中旬,甘肃演艺集团话剧院与导演签订意向书,当即组织编剧、导演和部分主创人员赴武威、民勤、古浪八步沙林场开展10多天的采风;编剧在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话剧《八步沙》剧本进行修改。

当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人员手里的剧本,已是第六稿。

“大力弘扬‘时代楷模’——武威古浪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着力推动甘肃艺术创作出精品、攀高峰。”省话剧院院长刘宁开篇点题。

“话剧《八步沙》,因为题材,已经成功了一半。”国家一级编剧、曾创作《兰州老街》《兰州人家》《兰州好家》《老柿子树》等经典话剧的张明坦言,甫一看到剧本,对自己就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艺术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第十七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康爱石坦言,加盟话剧《八步沙》不仅因为自己曾是“老甘话人”,更因“八步沙”这个好的艺术题材。

“厚重、大气、感人、精彩。”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建仁说,话剧《八步沙》呈现的是一个宏大的时代主题,应该有其独特的创作基调。

或从剧本的主题立意到结构设置,或从人物性格塑造到精神内核的提炼,或从戏剧冲突的呈现到舞台语言的表达,甚至音乐、台词等细节……由二群、常贵顺、陈大明、肖美鹿等专家学者以及甘肃演艺集团、省委宣传部、武威市、古浪县有关参会人员,围绕话剧《八步沙》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除了肯定与鼓励,不乏苛刻的“挑刺”与“找茬”。

“研讨会碰撞出了集体智慧的火花。”大家纷纷称赞这是一次很务实的研讨会,也坚信,秉承“八步沙精神”,一定能将话剧《八步沙》打造成一部叫得响、传得开的舞台精品。

(原标题:用艺术致敬“六老汉” ——我省创排话剧《八步沙》讲述“六老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