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追梦人丨走近"非遗人"丹·道日吉 听听属于他的"天地人之和音"

发布时间:2019-06-17 15:03:14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宋晓波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潮尔道是蒙古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多声音乐现象,是蒙古民族珍贵的原生态多声音乐文化遗产的精品。在丹·道日吉的心里潮尔道是《蒙古艺术文化》中的巅峰文化。

丹·道日吉,蒙古族著名潮尔道歌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尔道自治区级传承人。内蒙古艺术学院“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研究员。锡林浩特市阿巴哈纳尔潮尔道、长调协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英才班特聘潮尔道、长调专家、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蒙古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客座教授,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潮尔道传承班担任教师职位。

丹·道日吉老师自幼爱好蒙古族音乐,十几岁便开始学唱长调歌曲,曾向蒙古族长调歌王哈扎布学习潮尔道,掌握了潮尔道演唱技法。2010年7月,在蒙古国举办的“国际蒙古族歌曲演唱比赛”中演唱潮尔道荣获金奖。2012年8月第三届“哈扎布杯”长调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1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来锡林浩特市考察工作时丹·道日吉和学生一起迎接习近平总书记献哈达,并演唱了潮尔道。2017年10月15日至11月30日,丹·道尔吉老师应邀到中央民族大学进行了乌日汀哆(长调)与潮尔道的讲学。

只有磁带的年代便爱上了这种声音

因为对歌艺有着浓厚的兴趣,丹·道日吉从小便学唱乌珠穆沁长调,八十年代开始接触潮尔道,那时候只有磁带,没有太多歌曲,歌王哈扎布的歌曲却被广为流传,丹·道日吉便听着偶像哈扎布录音学习潮尔道、长调歌曲。比如《旷野》、《金诃子》等歌曲。

用十几年的时间传承潮尔道工作

时代的光芒下长调与潮尔道走向了发展的道路,比起以前更加有序的进步,艺术方面有了巨大的发展,像丹·道日吉这样的艺术老师,从2002年开始做潮尔道传承方面的工作,这一做便是十几年。

培养发掘民间音乐人才

从前长调是有系统的学习环境,而潮尔道很少,幸运的是2011年丹·道日吉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首次创办了潮尔道传承班,因关于潮尔道文书资料很少,2011年与妻子乌兰格日勒一起完成了蒙古民族潮尔道研究专著《天地人之和音——潮尔道》一书的撰写并出版,这本著作的诞生给很多潮尔道爱好者们奠定了基础。

“在春天播下种子,秋天必将收获满满”从2011年到现今已经有一百多名学生毕业,这些学生有的在乌兰牧骑、有的唱着潮尔道从事相关岗位,散发着民族音乐最耀眼的光芒。

属于内蒙古蒙古族自己的品牌

丹·道日吉老师:"潮尔道是蒙古族自己的品牌,潮尔道是唯一一个在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因为潮尔道在别的地方没有,所以潮尔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潮尔道将游牧蒙古人苍茫历史的氛围和色彩传递到今天。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歌颂远古游牧文明的歌种,口传口、心传心、代代相传,将这份音乐文化遗产传递给成吉思汗的胞弟别力古台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和原阿巴哈纳尔旗(今锡林浩特市)。

潮尔道是蒙古族原生态音乐中精髓的成品

潮尔道是蒙古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多声音乐现象,是蒙古民族珍贵的原生态多声音乐文化遗产的精品。在丹·道日吉的心里潮尔道是《蒙古艺术文化》中的巅峰文化。潮尔道起源于古代,能融合多方面的蒙古游牧文化,后来,被当时蒙古族宫廷音乐唱成朝廷礼仪歌曲的根源文化。包含着长调的形式,但是它是用潮尔道形式歌唱。它是多样化的,由多个声部结合的一种艺术。潮尔道与长调、呼麦有着不可分离的共性,但也有着其独特的个性。

长调多数时候用马头琴伴奏演唱,潮尔道有潮尔便可以,因为潮尔用人的嗓音发出声音伴唱,不需要其他任何乐器。潮尔道是需要一个人伴唱潮尔或者由两三个人一起潮尔,当然也可以更多人的一起潮尔从而形成潮尔道演唱形式。

潮尔与呼麦的区别,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但潮尔是不能以单独形式展现的,必须跟长调结合在一起才能发出动听的多声部。

生活方式在消逝,民俗在消逝

从潮尔道的这种自然和声概念的音乐色彩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五畜遍布广袤无垠的游牧草原、在轻轻吹拂的微风中奶酒飘香的盛夏、游牧人的无限自由和无比的快乐、游牧人与大自然存齿相依的生命理念之完美的和谐……潮尔道将游牧蒙古人的生活、习俗、自然环境等文化艺术之深层的内涵和底蕴、以及蒙古汗国的辉煌,以潮尔道这样的多声音乐形式,展现给今天的人们,传承给他们的后代。

丹·道日吉还有着一件“心事”那就是民俗丢失,民俗丢失的话歌艺也会相对的丢失,那时候广袤的草原,到现在已经无法触动内心,现在出了很多矿山,连年干旱导致草原大面积退化,为此牧民心中甚是伤感。草原生态环境的退化也让蒙古族正在失去最主要的游牧文化,也跟着让五畜都在消失。

非遗是什么?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形式,也是文化现象整体。它不只是一件件体现文化传统的产品或作品,更是可见、可参与的生活。当前非遗传承被保护起来,也使非遗传承人肩负起时代给予的责任和使命,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非遗技艺“活”起来,融入到百姓生活,更让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相关阅读】

“潮尔道”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和声演唱形态,是蒙古族音乐的最高典范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它是蒙古族宫廷音乐的孑遗,“潮尔”意为“回声”“回响”等,是蒙古族一种古老的多声部合唱,由一名男高音歌手主唱长调的旋律部分,另外若干男歌手演唱持续低音潮尔声部伴唱及众人参与伴唱的图日勒格。潮尔道是蒙古民族传统多声音乐四大“潮尔”类艺术种的一种,它以《浩林潮尔与高音旋律(长调歌)》形成二重结构的演唱形式,来展现唯美的自然合音与和声的一种独特的歌唱形式。潮尔道于2008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激发了草原人民对这一艺术形式的保护与传承的热情,使这一古老的演唱形式得以从草原走向更高的舞台。

(来源:锡林郭勒文化旅游微信公众号 作者:宋晓波 乌达木 敖登格日勒 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