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结和展望,西藏自治区每年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是提纲挈领式记载。为此,记者选取了2001年和2017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并进行了对比,从这两份相隔16年的公报中寻找美丽西藏建设的发展轨迹。这16年来,西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污染治理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2001年相比,如今的西藏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美丽西藏更美丽。
水环境
2001年,全区主要江河湖泊的水质状况继续保持良好;地下水仍然是全区主要城镇的集中供水水源,各城镇中(深)层地下水水源丰富,水质良好。
2017年,全区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整体保持良好,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水域的环境质量标准;全区7地(市)行署(政府)所在地城镇共2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纳入监测的河流、湖泊整体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地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5%。
大气环境
2001年全区大气污染仍然以自然界的尘为主,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拉萨市优为106天,良为241天,轻度污染为18天,优良率达到了95.1%;拉萨市未出现酸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空气质量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
2017年,全区主要城镇大气环境质量整体保持优良,全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7.5%;拉萨市未出现酸雨;拉萨市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1天,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的99.2%,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计,拉萨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二位;珠穆朗玛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优良状态,达到一级标准。
草地
2001年,新增人工草地面积1700公顷,全区共有草地面积为810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5613万公顷。
2017年,全区共有天然草地面积8893.33万公顷,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7526.67万公顷。2017年,通过大力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天然草原生态恢复持续向好,综合植被盖度逐步提高,植被高度、产草量逐步增加。全区共兑现到户草原补助奖资金17.03亿元。落实退牧坏草工程配套资金0.31亿元。落实退耕还草项目资金0.5亿元。
森林
2001年,全区现有森林面积72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0.91亿立方米。2017年,全区现有森林1490.9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2.14%,全区森林面积居全国第5位。森林蓄积量22.8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位。
2001年,全区完成造林面积23.7万亩,其中成片造林10.32万亩。2017年,全区共完成造林绿化12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6.22万亩(含退耕还林12万亩)。
湿地
2001年西藏自治区湿地面积为600余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5%,主要分布在湖泊周围及江河源头。
2017年,全区湿地652.9万公顷,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3%,并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建立国家湿地公园22处,总面积24.78万公顷。
为了更好的保护湿地,西藏制定出台了《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启动了西藏重要湿地认定工作。编制了《西藏自治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总体实施方案(2018—2020年)》、《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方案》等。
生物多样性
西藏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省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倍受关注。
2001年,西藏自治区高等植物达6400多种。其中有特殊用途的藏药材300多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39种。
2017年,西藏有野生植物9600多种,高等植物6600多种,有855种为西藏特有。有特殊用途的藏药材300多种。有212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西藏水生生物中的浮游动物2001年和2017年数据一致,据初步统计,西藏水生生物中的浮游动物760多种,其中,原生动物458种,昆虫208种,鳃足类56种。水生植物中硅藻类共计340种。
自然保护区
截止2001年底,全区共建立自治区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18个,总面积达4008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3.4%。
截至2017年底,全区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其中,国家级11个,自治区级12个,地市县级24个,保护区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玛旁雍错成功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通过国家批准。
在生态保护方面,截至2017年底,全区累计落实95.7亿元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确定的保护、建设、支撑保障3大类10项工程建设,落实2.5亿元实施江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西藏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紧紧围绕在2030年建成“美丽西藏”目标,全面开展美丽西藏细胞工程创建工作。
这2分环境状况公报相隔了16年,这16年来,西藏环境保护的数据有的保持不变,有的在不断优化、内容不断充实,在变与不变的背后,反映出西藏在美丽西藏建设中正阔步向前,一个充满希望、信心满怀的美丽西藏新画卷,正在全面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