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龙与“阿拉善羊杂”

发布时间:2018-12-25 09:23:27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包云峰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烙印在我们的味觉中,成为不变的陪伴。在阿拉善,羊肉是每家每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尤其是做法精细、工序繁杂的羊杂,很受众人青睐。

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烙印在我们的味觉中,成为不变的陪伴。在阿拉善,羊肉是每家每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尤其是做法精细、工序繁杂的羊杂,很受众人青睐。河南人吴文龙来阿拉善时年仅16岁,当他大快朵颐地品尝着阿拉善羊杂时,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会与其紧密相连。他在阿拉善生活了三十年,用“阿拉善羊杂”成就了自己的创业梦,也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阿拉善发生的巨大变化。

初来乍到 被一碗美味羊杂迷住

1988年,16岁的回族少年吴文龙因学习成绩差,瞒着父母辍学去学屠宰,与父母大吵一场。倔强的他独自背着一套被褥,坐了三天火车来到遥远的阿拉善。

初来乍到,他举目无亲,只能靠卖水果蔬菜维持生计。由于年纪尚小没有经验,经营陷入困境,生活一筹莫展。这段时间是吴文龙在阿拉善最难熬的日子。

当时吴文龙在三道桥附近与人合租了一套土坯房,共有两间屋,吴文龙住在外间。由于生活拮据,他连30元的一张床也买不起,只能用竹子编的筐搭成一张简易床。土坯房不保暖,冬天他常常被冻醒。吴文龙说:“刚到阿拉善时,吃肉是件极度奢侈的事。所以我永远忘不了自己吃的第一顿羊杂。”

上个世纪80年代的巴彦浩特,很多人住在四合院里,镇子只有一处市场、一座车站、一家理发馆和四五家餐馆,三道桥是最为热闹的地界。当时这里有个卖羊杂汤的小摊,1角2分钱一碗,切好的羊肚子肠子心肝肺,红红的热汤再配上几丝绿色的香菜,看着就让人有食欲,更不用说味道了!但吴文龙舍不得花钱,只能往肚里咽口水。最终为了解馋,吴文龙买了一副羊杂,回家自己洗、自己做,最终热气腾腾的羊杂汤做成了。当他端着一碗羊杂就着馍馍吃的时候,两滴幸福的眼泪流了下来,“羊杂汤是我那一年中最好的一次伙食了。”他回忆说。

此后的几年,吴文龙多次返回河南,但不久就会再回来,他说:“阿拉善经济发展很快,巴彦浩特街上的商业门店越来越多,我觉得如果抓住机会,肯定能让生活得到改善。就是这个朴素的念头,让我在阿拉善扎下根来。

卖羊杂换得业就家成

为了生计,吴文龙常常到一些卖肉的老板家里帮忙剃羊肉,出色的手艺让他们刮目相看。其中一位老板多次劝说吴文龙卖羊杂,说这是一个可以立业的行当,吴文龙心动了。1998年,他下定决心向老乡借了点钱开始卖羊杂。起初他在市场摆个小摊卖,后来开了自己的店。

在一间20平方米的摆着六张桌子的土坯房中,吴文龙的杂碎馆开业了。他回忆,在开店的前四天,只来了两名顾客,这让他心急如焚。吴文龙对爱人说:“我们再坚持几天,如果生意不好,我们就回河南。”几天后,因为他做的羊杂味道好,吃过的两人不但成了回头客,还带来了新的客人。生意逐渐好转,让他与爱人卸掉了心头的包袱。半年过去了,1元2角钱一碗的羊杂汤让吴文龙一天能收入近200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了不起的收入,他为此步入到“万元户”的行列。吴文龙说:“终于第一次有了在阿拉善站稳脚跟的感觉。”

1998年至2002年之间,吴文龙起早贪黑忙碌着,生意越来越好,他的交通工具从骑自行车变成重庆80小摩托车,最后变成小轿车,这个河南穷小子也摇身一变成为了吴老板。吴家羊杂成为当时巴彦浩特人人叫好的一道美食,名气甚至传到宁夏银川、中卫等地。

从卖羊杂走向食品加工之路

2002年,吴文龙的羊杂馆搬到巴彦浩特多功能体育场附近,一直到今天。因为名声在外,来光顾的大多是回头客。常有家长带着幼儿园的孩子来吃,时光飞逝,牙牙学语的孩子长大了,有空就会带父母来羊杂馆回味一下。还有一些出国的、去外地工作的阿拉善人,回到家乡,也专门来这里吃“阿拉善风味的羊杂”。

一些见多识广的顾客劝他,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扩大经营范围?吴文龙于是做起熟食加工,尤其是羊头、驼掌,味道特别美,吸引了更多的顾客。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一些外地客人对他说:“老吴啊,你的熟食能不能做真空包装?每次从你这里带回去的驼掌,等我们到家就臭了,我们也想让家乡人尝尝阿拉善的美食啊!”吴文龙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如果能把阿拉善的美食传出去,那该有多好!

在顾客多次建议与鼓动下,吴文龙开始学习高温杀菌、真空包装技术。2010年他投资建厂,打算一边做包装一边搞养殖,但2011年阿拉善英雄会的震撼来袭,让吴文龙感受到外地游客对阿拉善美食的喜爱,他决定放弃养殖,一门心思研究食品加工,希望让阿拉善的美食,有一天能走到更远的地方……

此后的几年,吴文龙铢积寸累,每年将店内的收入投资到加工厂建设,不断尝试配料、制法,截至目前已投资900万元。终于,在2016年,他成立了阿拉善盟吴文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专营牛、羊、驼生熟肉制品及下水。因为投资建厂,儿子吴帅和吴文龙曾大吵一架,儿子认为父亲将多年的积蓄投入建厂风险太大,吴文龙却说:“来阿拉善三十年,做餐馆二十年,是阿拉善成就了我,我就是想让阿拉善的美食走出去。”

如今,吴文龙每天在厂区和店内两头奔波,好像又回到1998年创业初期那样。他一年开店三百多天,每天早晨六点就起来做羊杂,忙到中午两点才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到厂子里忙碌,日复一日已成为习惯。

吴文龙对记者说:“改革开放这些年,阿拉善的变化巨大,我亲眼目睹了这里的变化。今后我会按照自己的构想,坚定地走下去,让阿拉善的牛羊驼肉成为全国响亮的品牌。”

(来源:阿拉善日报、记者:包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