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推广打响精河枸杞品牌

发布时间:2018-12-25 11:03:27丨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丨作者:李娜 余河新 佟金权丨责任编辑:李雯

小小枸杞还成为精河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精河县枸杞种植面积从30年前的2万余亩增加到17万亩,优良品种使用率从以前的10%提高到90%以上。

小小枸杞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的一张名片。2015年11月,精河县13万亩枸杞种植基地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7年6月,欧盟正式发布公告,将“精河枸杞”纳入首批100个与欧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交换中的农产品。

小小枸杞还成为精河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精河县枸杞种植面积从30年前的2万余亩增加到17万亩,优良品种使用率从以前的10%提高到90%以上。

这一切离不开精河县枸杞协会会长、县枸杞产业发展局高级工程师赵玉玲30年来对枸杞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工作的执著坚守。为攻克新疆枸杞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她示范推广的枸杞资源鉴定、枸杞嫩枝繁育、枸杞机械化栽培等多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辐射带动受益农民近1.9万户。    

赵玉玲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精河县种植的枸杞苗木主要从宁夏引进,种植成本比较高。赵玉玲就和同事们从苗木繁育关键技术入手,积极推广枸杞倒催根育苗技术、滴灌育苗技术、枸杞营养袋、穴盘嫩枝育苗技术等。她带领科研团队选育了本土枸杞新品种5个、新品系7个。枸杞新品种推广种植后效果良好,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好评,目前已改造更新老枸杞园8万亩。

在赵玉玲的努力下,目前,精河县枸杞硬枝扦插、嫩枝扦插的成活率已从过去的20%提高到85%以上。全县建成符合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要求的枸杞有机出口种植基地1000亩,建立绿色枸杞示范基地2000亩、枸杞生态健康果园200亩。精河县还组织成立了枸杞规范化育苗合作社、企业5家,年均繁育枸杞优良苗木500万株,年创收1200万-1500万元。

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科技创新及普及成为推动枸杞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2008年开始,赵玉玲组建新疆枸杞科技服务团队,邀请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等数十家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了56个技术专家科技服务团队。赵玉玲还积极组织营销大户研发枸杞鲜果烘干设备和技术,示范推广枸杞制干设备352台(套),年烘干枸杞干果8000余吨,每公斤增值5元,共增收400余万元,解决了阴雨天和秋季枸杞制干困难问题。她还带领科研团队示范推广光电色选设备20台,通过加工设备的改进,使枸杞产品色泽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保证了枸杞色泽度的一致性。目前,赵玉玲共获国家专利13项,均为枸杞机械产品技术专利,精河县枸杞种植综合机械化率达83.5%。

近年来,精河县为推进枸杞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采用“加工企业+服务公司+基地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全县组建枸杞专业合作社25家。赵玉玲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构建“新品种示范推广、种苗繁育-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枸杞产品初加工-创新种植模式-创新营销模式”枸杞全产业链。全县组织建立了10个枸杞统防统治服务队,引入两家国内知名枸杞科技服务公司,采取“合作社+销售企业+电商+农户”的营销运作模式,把枸杞生产和销售结合起来,达到枸杞优质优价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枸杞农残超标和销售脱节的关键问题。赵玉玲带领科技人员大力推广枸杞新品种配套栽培、高效节水滴灌、机械化栽培、生物防控、盐碱胁迫提质增效、烘干制干、分级包装、质量检测等8项技术,技术到位率达100%,亩均增收20%以上。

“普及枸杞科技仅靠科技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要培养一批乡土科技人才,从根本上提高枸杞种植户的科技素质。”这是赵玉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赵玉玲充分利用自治区“百千万培训计划行动-林果科技进万家”、科技之冬、科技三下乡、自治州新农村建设“百人宣讲团”宣讲活动等时机,举办枸杞示范田田间管理现场会358次。她还按枸杞农事生产季节向枸杞种植户传授整形修剪、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领,把技术落实到每个种植户和生产环节上。目前,赵玉玲已带领科技人员举办枸杞生产技术培训班553期,有效提高了枸杞种植户的科技素质,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枸杞栽培能手。

致力于枸杞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工作30年,赵玉玲主持承担各类项目38项,编写新疆地方标准5项,主持制定精河县林业中长期规划16项、枸杞产业规划12项。作为县枸杞协会会长,她先后25次组织会员赴宁夏、青海进行考察学习,组织枸杞加工、营销、种植、专业技术人员座谈,对精河枸杞发展提出了50多条合理化建议。

(原标题 赵玉玲:科技推广打响精河枸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