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呼和浩特城市园林绿化成绩喜人

发布时间:2018-12-21 09:21:13丨来源:呼和浩特日报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李雯

今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拆围透绿,更显首府大城市的包容性。

今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拆围透绿,更显首府大城市的包容性。所谓“拆围透绿”,是公园拆除封闭的围墙,将公园美景直接透出街面,使公园绿地与道路绿化有机结合,让公园景观与城市街景连成一片,融为一体。这样一来,路上行人可以直接欣赏到园内优美的园林景观。从目前反馈情况看,“拆围透绿”还绿于民,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项实实在在的城市绿化公共福利,最大限度地把公共空间还给市民群众,全面提升城市宜居指数,进而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

在对公园印象的随机采访中,不少70、80、90后市民,最先想到的公园仍是青城公园,因为那里留下了他们太多美好的童年记忆,其次是这几年新建的山体公园、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哈拉沁生态公园等,感叹最多的是一个个渣土堆变身的休闲公园。90后郝杰说,看着单位附近的一处渣土堆慢慢地披上绿装,变成美丽的北山公园,他打心眼里高兴,这个公园一竣工,他就成了第一批游客,而且每天都会来这里进行晨练。

北山公园旧址

北山公园特色明显

现在,单位里好多同事跟他一样,都喜欢来北山公园锻炼身体,大家都夸这个“天然氧吧真好。”说起家门口的变化,家住新城区阿尔泰游乐园附近的施玉莲大娘打开了话匣子:“建游乐园之前,这里被沙地和垃圾所覆盖,一到阴雨天,散发着难闻的臭味,我们都不敢开窗户。2000年以后,市里开始在这里种树了,这么多年了,园林人一直在这里辛勤劳作,树木的成活率越来越高,大片的绿地让这里风景如画,我们看在眼里,喜在眉梢。”成吉思汗公园,过去是砂坑遍地的采砂场,是污水横流、蚊蝇肆虐的垃圾填埋场;今日,这里花团锦簇、绿树成阴,峡谷险峻、素湍绿潭,长廊曲折、亭台精致,草原文化闪现其间,一步一景,浓淡相宜。

为彻底改善我市的生态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治市、绿色治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市园林部门积极克服环境恶劣与经济条件的限制,从构建全市大生态的角度出发,不断深化绿化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城郊、环城、环路、环河绿化建设力度,科学构筑城乡一体的绿化生态网络,城郊内外基本形成了“三环两带”的绿化框架,初步形成了一座绿量均衡、精品突出、文化丰富、设施完善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大青山是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也是控制风沙侵袭京津地区的重要防线。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大青山前坡地区规划滞后、管理滞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愈加凸显。

为改善大青山前坡生态条件,从2012年起,我市本着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陆续推进大青山前坡生态恢复与改造,累计完成生态建设面积约118平方公里,打造了哈拉沁生态公园、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周边景观、雅玛图森林公园等十余处精品景区,形成了我市北部一处集生态保护、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郊野公园。

大青山前坡综合治理是呼和浩特市迄今为止最大的生态保护工程,为改善大青山前坡整体生态环境,构筑首府大青山绿色屏障,建设更具活力、更为美丽、更加和谐的现代化首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绿化集约利用土地成为首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利用好城市废弃地,将之转化为城市绿地,成为开辟城市绿地新的发展方向。为此,我市利用城市生态依托的水域、林地、山体和城市受损弃置地等处拓展绿色空间,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型建设,实现变废为宝。南湖湿地公园、成吉思汗公园和阿尔泰游乐园,都是在昔日的烧砖池、臭水沟、垃圾场、采沙坑等废弃地基础上改建而成,实现了节约型建设与艺术性改造的高度融合统一。

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美丽宜人

南湖湿地公园于2006年开始建设时,仅有一块8公顷的绿地,其它地方均为沙坑、鱼塘、荒草滩、盐碱地。经过生态引鸟、植物多样性配置、水处理净化等工程,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修复建成一个湿地生态功能区。成吉思汗公园曾经垃圾成山,砂坑遍地,园林设计者巧妙把原有高地整合为山,将曾经的凹地设计成湖,瀑布、峡谷高低搭配,充分达到了科学结合、刚柔并济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湖湿地公园、成吉思汗公园以及阿尔泰游乐园越来越彰显出卓越的生态功能、辐射带动的经济功能和丰富的社会功能,成为城市园林的亮点。

借鉴成功经验,这几年,呼和浩特市重点对大青山前坡形成的沙坑、二环快速路两侧原有渣土堆放场进行景观改造。哈拉沁生态公园是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中段,项目建设中,园林人克服当地绿化基础薄弱、景观没有形成整体、废弃地改造任务艰巨、水系综合治理困难等不利条件,深入推进各项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使之成为大青山整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典型示范。公园内有一处较有特色的沙坑公园,注重对自然形态的模拟,就地取材,对原砂石立壁进行“山”“脊”“沟”“谷”的改造营建,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二环快速路利用渣土堆打造了多处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山体公园,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北山公园凝结了新一代园林人对美好生活与梦想的深层次理解与追求,展示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碰撞与升华的理念,凸显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深意。而秋岭公园,以“岭”为特色,结合原有地形特点,通过园林造景手法,着重渲染秋季季相景观,结合多元化的健身空间组织,形成一处竖向变化丰富,空间层次多样的区域性休闲公园。融合蒙元及民俗元素,城市内外一处处废弃地实现“蝶变”,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休闲胜地。

“滨水而居,环水而建”历来是人们对宜居条件的向往与追求。如何做足城市“水”文章?我市通过细致调研、科学设计,对包括东河、小黑河、扎达盖河、乌里沙河全长44公里的河道景观进行综合整治,完成绿化改造面积660公顷,治理水域面积约320公顷。同时,推进“百亩花田”和“百亩慢道”的建设。“百亩花田”的建设有效弥补了城市花卉景观的不足,同时形成环河沿线180亩五彩斑斓的花海景观。“百里慢道”的建设,不仅打通了从哈拉沁生态公园到云中路约50公里沿河双向慢行系统,而且将机场路慢行系统、大青山前坡慢行系统连接起来。“慢道”的建成将我市快行道路与慢行道路进行有效配置,满足了人们安全顺畅的步行、骑行要求。结合沿河景观带的提升改造,在“慢道”两侧形成的山环水绕的优美景观,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静享沿路的美景。

几经艰苦,几番拚搏,一座“城郊倚绿枕,绿网织新城”的山水园林城市破萤而出,春来绿树吐荫,入夏船行柳梢,金秋菊花遍地,冬来瑞雪压枝。昔日树种稀少、黄土露天的北方城市向俊秀人文的园林城市华丽转身。截至2017年底,首府建成区绿地面积达9586.77公顷,公园绿地面积3974.2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6.8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39平方米/人。目前,我市共有公园、游园80处(其中公园37处、游园43处),广场绿地25处,街旁绿地169处,城市整体绿化水平向更加均衡、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今后,首府将拾遗补缺,努力提升绿化层次,美化居住环境,在完善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同时,结合西部城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稳步增加中心及西部城区绿量,加快推动城市水系、绿带和城郊山体、河湖、森林、草原系统建设步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首府绿化建设深入发展,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城郊统一生态网络,达到应绿尽绿,让青城的“青”色更浓。

(原标题:城有山林市有园 新姿美景舒画卷 ——改革开放40年 呼和浩特城市园林绿化成绩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