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辽阔草原气象新

发布时间:2018-12-12 10:46:09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程泽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锡盟对草原自然资源资产总价值进行核算比较,编制了锡盟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了草原自然资源台账;将国家级和自治区重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脆弱区、禁止开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域、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等占盟域面积63%的重点区域划入红线,对城镇、苏木乡镇、嘎查村建设用地及既有项目建设区域进行合理避让。

朝克巴特尔是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哈那乌拉嘎查的牧民,2016年,他将自家的1500余只羊全部出售,购买西门塔尔牛进行养殖。朝克巴特尔为何要“减羊增牛”?

他算了一笔精细账:如今养殖104头西门塔尔牛,只需要11500亩草场,比养羊少租18500亩草场,节约成本 11.1万元,同时还节省了雇用羊倌的6万元人工费。2017年,他家的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今年,他家的纯收入增加到了20万元。

“这个小家伙已经订出去了,卖到了1万元。”朝克巴特尔指着自家牛棚里的一头牛犊告诉记者,“这两年家里的牛犊每头都能卖到8000到10000元,总体收入不错!”

随着全国改革的浪潮,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基本完成了农村牧区土地(草场)畜群双承包改革。之后,改革不断深化,由经济领域开始向行政和社会各领域发展。尤其党的十八大以后,锡林郭勒盟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动力之源,实施了“放管服”、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锡林郭勒在破局开路、迎难而上的改革征程中持续焕发勃勃生机,不断凝聚巨大能量和澎湃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加速奋进。

“放管服”改革 提升政务效能

去年7月,内蒙古电建恒诚售电有限责任公司领到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正副本),成为锡林郭勒盟第一家取得“十七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企业。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突破口,通过谋划全局、建设平台、流程再造、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实现审批服务提速增效,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盟本级行政审批前置条件经过深度“瘦身”,审批事项的办理环节由1381个减少到1060个,审批材料由2266件减少到1961件,办理承诺时限压缩35.4%;锡林浩特市审批事项的办理环节由1625个减少到1239个,审批材料由3096件减少到2778件,办理承诺时限压缩51.4%。同时,锡林郭勒盟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对盟旗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布局进行了全面调整,分类设置综合受理窗口。锡林郭勒盟还积极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构建盟、旗、苏木乡镇、嘎查村四级便民服务体系,把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盟67个苏木乡镇(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967个嘎查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站。

此外,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在全盟范围内将分散在环保、工商、交通、水利、食药监等部门涉及城市管理的执法职责统一调整到各级住建部门,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职责交叉、执法缺位、多头执法等问题。 (下转A2版)

各旗县市分别选择不同领域开展了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制定出台年度抽查计划,抽查事项由公开企业信息扩大到公平交易、消费维权、商标广告等8大类31项检查事项,全年抽查企业数量不低于注册企业总数的5%。

生态文明制度改革 共享绿色福祉

实现绿色发展,要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支撑和保障。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生态保护系统以深化改革为统领,着力提升基础保障,强化制度完善落实,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从2000年开始,以五年为一个节点,锡林郭勒盟对草原自然资源资产总价值进行核算比较,编制了锡盟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了草原自然资源台账;将国家级和自治区重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脆弱区、禁止开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域、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等占盟域面积63%的重点区域划入红线,对城镇、苏木乡镇、嘎查村建设用地及既有项目建设区域进行合理避让。

同时,扎实推进草原确权承包工作,并妥善解决草场纠纷7893起、263万亩,涉及19732户,并完成草牧场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开展草牧场“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制定了《关于完善农村牧区土地草原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并将锡林浩特市、镶黄旗列入全区试点率先开展;镶黄旗探索开展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共为1665户牧户发放贷款9300万元。

此外,锡林郭勒盟积极开展“锡林郭勒盟大数据生态保护平台”建设,完成了系统应用培训,重点开展8个业务模块的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启动“锡盟大数据草原生态监测监控系统”项目建设,不断提高草原生态监测监管智能化。加强保护区管理,启动自然保护区规范管理三年行动,开展了锡林郭勒世界生物保护区十年评估工作。还加强制度规范制定工作,制定出台《锡林郭勒盟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利用建设促进锡盟草原生态持续好转的实施意见》《锡林郭勒盟征占用生态资源审查办法(试行)》《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等21个制度文件,锡盟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释放出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之后,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开始转型,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这一时期锡林郭勒盟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实现了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层次水平不断提升。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步下降,由2012年的63.7%下降为2017年的44.7%;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增加,由2012年的26.1%,上升到40.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2年的10.0:67.0:23.0演进为2017年的14.8:44.7:40.5,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一二三产业出现融合发展的新态势。

畜牧业作为锡林郭勒盟的特色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传统畜牧业发展面临严峻困难。盟委、行署审时度势,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生态高端畜产品之都,重点在推动牲畜个体质量和饲养管理水平“两个提升”、强化龙头企业和牧企利益联结机制“两个拉动”、推进品牌和现代营销体系“两个建设”上下功夫,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畜牧业正在实现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大庄园的引进,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为了支撑强化“两个拉动”“两个建设”,锡林郭勒盟引进建设了亚洲产能最大、先进程度最高的牛羊肉产业示范园——“锡盟大庄园”。通过大庄园等大型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加快推进锡林郭勒盟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牛羊肉向高品质、高附加值要效益,带动牧民增收、草原增绿。

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锡林郭勒盟第一产业通过实施“减羊增牛”战略和规模化养殖,提质增效,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5.3亿元,是2012年的1.4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8元,是2012年的1.5倍。第二产业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战略”,构建绿色清洁能源等多元产业体系,稳定生产经营,激发增长潜力。201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13.7亿元,是2012年的1.1倍;去产能效果明显,原煤产量8137万吨,比2012年下降44.4%;发电量342.2亿千瓦时与2012年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方面新型服务业发展迅速,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16.5亿元是2012年的1.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4.7亿元,是2012年的1.5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66946元,是2012年的1.4倍,是1978年的98.6倍。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锡林郭勒将继续在前进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先试先行,不断以全面深化改革决战脱贫攻坚、奋起跨越赶超凝聚源源不竭的澎湃动力!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作者:程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