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发布时间:2018-12-12 13:19:14丨来源:内蒙古日报丨作者:相恒义 巴依斯古楞 陈春艳 赵丹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马产业从过去单纯的生产工具转变成为竞技、旅游、开发下游产品等多种经营之道。在如今的西乌旗,越来越多的牧民投身到马产业中,依托"中国白马之乡"这一金字招牌,使其衍生出更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让马产业在广袤草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吉仁高勒镇哈流图嘎查牧民朝格吉勒图是远近闻名的养马达人,也是该旗发展马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就在2018年,朝格吉勒图家仅销售酸马奶一项便带来13万元收入。“乌珠穆沁白马耐寒耐旱耐力好,马奶也值钱,按现在的市场需求看,白马真可谓浑身是宝啊!”朝格吉勒图谈起白马那是滔滔不绝。

在草畜双承包时,朝格吉勒图的祖父分到了3匹白马。此后一家三代人专注养马,经过几十年,他家从3匹马发展到现在的150多匹。养马也从祖父时代的爱好变成朝格吉勒图一家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西乌旗,随着时代发展,传统马产业从过去单纯的生产工具转变成为竞技、旅游、开发下游产品等多种经营之道。在如今的西乌旗,越来越多的牧民投身到马产业中,依托“中国白马之乡”这一金字招牌,创新理念,使其衍生出更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让马产业在广袤草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过去只是因为爱马而养马,现在养马也能挣大钱了。”朝格吉勒图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变化。而这一变化与西乌旗大力发展马产业的决策是分不开的。

2012年,西乌旗被中国马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白马之乡”;2016年被命名为中国马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7年获得“中华民族大赛马·传统耐力赛”推动奖……

依托这些文化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近年来,西乌旗全面加大力度,提升马产业层次,打造马产业链条,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繁育为基础,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带动旅游业、育马业、驯马业、体育产业,从而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以此大幅度提高经济产值,着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经济板块,在马背上搭建发展舞台。

近几年,西乌旗与中国马业协会合作,连续举办了“中国白马之乡”文化节。通过成功举办白马文化节、白马摄影展览、冬季马文化那达慕等一系列活动,西乌旗让中外游客感受“中国白马之乡”民俗文化、观看精彩表演的同时,促进了与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去年,该旗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6亿元,在白马产业的拉动下,文化旅游业成为全旗最重要的富民产业之一。

经过连年政策引领和培育,西乌旗越来越多的牧户转变经营方式,投身马产业,全旗马匹数量和养殖户总数直线上升。2017年,该旗蒙古马存栏数达31266匹。其中,乌珠穆沁白马6184匹。养马户达到1000多户,养殖100匹以上蒙古马牧户36个,乌珠穆沁白马核心群15个,注册马业合作社17个,其中,白马合作社7个。

经过几年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西乌旗马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极。西乌旗马业协会会长好毕斯哈拉图说,今后要循序开展培育优质种马、速度赛马、旅游骑乘马等工作,逐步扩大乌珠穆沁白马数量和群体规模,使乌珠穆沁白马保种走向良性循环。同时,建立集旅游、观光、摄影、赛马、骑马、马奶养生、马术表演、全民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马产业发展基地,做大做强“中国白马之乡文化节”和“中华民族大赛马·中国草原大赛马”等文体活动,创新马文化主题旅游和商业活动,着力构建以蒙古马为要素的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拉动地方发展和牧民增收。

(作者:相恒义 巴依斯古楞 陈春艳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