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科教育如何适应林草事业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07 10:54:13丨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丨作者:潘春芳丨责任编辑:李雯

林科教育如何创新求变?如何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11月28日,在福建农林大学召开的一流林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美国、加拿大、智利、菲律宾、瑞典、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的林业教育学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浙江农林大学结合农林学科专业特色创新课程设置,开设《户外运动》课(摄影:陈胜伟)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针对35岁以下非林专业的青年教师实施“青蓝卓越计划”,加强他们对林业的了解和认识。这是“青蓝计划”教师在北林吉林蛟河基地开展林学野外综合考察。

21世纪以来,全球林业被重新定位。我国也把生态文明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治理体系依据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重构,林业不再是传统的提供木材资源的行业,林业的多种服务功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受到高度重视。在国家管理自然资源的新思路、新布局背景下,林学不再是局限于造林的科学。对林科教育来说,这种转变既充满了变则兴的机遇,同时也暗含着不变则衰的挑战。

林科教育如何创新求变?如何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11月28日,在福建农林大学召开的一流林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美国、加拿大、智利、菲律宾、瑞典、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的林业教育学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骆有庆介绍称,近60年,我国涉林学科从1954年的造林、森林经理、森林采伐及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4个专业发展为森林培育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经济林学、园林学等13个学科方向。但是,与新时代对林业的社会需求相比,我国的林科教育还存在与行业产业衔接不够等问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我国即将迎来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毕业生填报志愿将由目前的“学校+专业”改变为“专业+学校”,这一变革将给林业本科专业发展带来重大检验。作为人才这个特殊“产品”的供给者,高校应当从“结构性”的角度思量如何为行业发展提供可用之才。

针对这些困局,专家们一致认为,林科教育急需深度融入林业和草原发展大局,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创新涉林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高水平科技成果供给,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办学发展。

中国林业教育学会近日发布的《新林科共识》也提到,要将更多与林密切相关的关联学科纳入新林科建设范畴,构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林业新功能定位相适应的林学学科专业结构体系,促进林科向更多学科门类交叉融合发展。要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改造提升传统特色林学学科专业,增强专业对接产业行业需求的适应能力。突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多层次学科交叉融合,大力推进支撑国家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地管理、草原保护、林下经济开发等相关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森林康养、乡村景观等新方向,补齐林业学科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

行业主管部门如何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人事司教育处处长邹庆浩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邹庆浩认为,学科建设、教育发展有他的社会属性,既是教育部门和高校的事,也是行业部门的事,需要汇众智、聚众力,协同推进。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认真研究人才需求,引领学科建设、教育发展的方向,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建设和教育发展更好地与行业发展衔接。林业专硕教指委、学科评议组也要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优势,加强调研,强化理论研究,为学科建设、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针对我国基层林业人才严重短缺、技能人才水准不高、经营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邹庆浩认为,林业和草原教育应当坚持面向基层的理念,立足基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林业和草原类专业学生进入基层的渠道。

他称,前段时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人事司开展了引导大学生赴基层就业的相关调研。据了解,福建、江西、陕西、浙江等地的林业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已经开展了定向培养学生的工作,效果非常好,经验值得推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向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汇报,争取在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方面有所突破。

邹庆浩说,学校层面上,涉林涉草相关院校要加快教育治理模式转变,推动多元化办学体制,重点抓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教育科研等关键内容,加强不同规格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尤其要大力推动信息化教学,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构建课程体系,重塑教育教学形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林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涉林院校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在“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前提下,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推动学科体系、课程研究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引进一流专家学者,同时创新青年学者培养机制,让年轻教师走出去,打造多层次人才梯队和一流教学团队,培养一流师资队伍。

针对中国林科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全球其他地区林业教育学家的建议也非常值得参考。

美国克莱姆森大学教授王高峰表示,近一二十年,美国林业也朝着环境化、资源化、生态化的方向转变,美国许多著名的林业大学已通过修改名称、调整专业、院校合并等措施应对变化。这种变化对林科教育和未来的林业工作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管未来如何变化,林业是一门应用学科,林业学科发展必须围绕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办学宗旨,才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

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教授Yousry El-Kassaby认为,人们应该注重打造和维护林业这个“品牌”的“品牌形象”,转变人们对林业“危险、技术含量低”的刻板印象,打造 “高科技、专业化”的新形象。

智利天主教大学教授Cristian Bonacic表示,21世纪,我们迫切需要林业管理、自然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森林火灾预警预测等领域的专门人才,林科教育应当加大这些方向的人才培养力度。

中国台湾文化大学教授王义仲表示,虽然台湾地区的林科教育正在面临一系列困境,但大家正在通过实施课程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吸引国际生源等措施力求转型。他勉励大家,自古以来,森林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最重要的角色,这将是林学学科发展难以估量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