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文明在生活中普及,蒙古族孩子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民族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流失严重。为了让学校的孩子们学习、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蒙古族小学为学生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孩子们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11月9日,在苏尼特右旗蒙古族小学的蒙古包课堂里,一堂生动的民俗体验课,正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牧民以“校外教师”的身份走进蒙古包里,为孩子们讲授传统奶食制作方法,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且听蒙古包里,不时传出欢笑声和掌声。为了上好第一堂传统民俗课,第一次担任课外教师的乌优代,备齐了牛奶、酸奶等制作奶食的所有材料和工具。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认真的聆听制作奶食的方法。
第一次接触实践课,孩子们格外兴奋,煮、搅拌、清汤,各个低着头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制作过程。还在乌优代的教授下,也尝试着去搅拌奶食。
乌优代是赛汉乌力吉苏木脑干塔拉嘎查的一名普通牧民,也是传统奶制品制作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学习传统民俗文化,苏尼特右旗蒙古族小学专门聘请牧民乌优代为课外教师,专门为孩子们讲授一些传统民俗相关的内容和知识,并为她颁发了聘书。
学生格根哈斯说:“今天我们上这样的实践课特别开心,也学到了传统奶食制作的精髓,增长了不少知识,我希望能够能经常参与这样的实践课。”学生娜日太说:“我特别高兴学校组织这样的实践课,也教会了我们一些制作方法。制作的时候也要特别用心,所以我希望学校能够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据了解,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的接触传统的民俗知识,享受课外实践的乐趣,苏尼特右旗双利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为蒙古族小学捐赠了价值3.2万元的全套蒙古包。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作者:杨爱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