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打造脱贫致富“金饭碗”

发布时间:2018-11-15 11:19:57丨来源:内蒙古新闻网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内蒙古通辽市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努力推动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坚持走绿色脱贫之路。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内蒙古通辽市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努力推动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坚持走绿色脱贫之路。通过激活释放生态红利,把“绿水青山”变成贫困户的“金山银山”,积极探索“生态+”“旅游+”扶贫的实践样板,打造群众脱贫致富“金饭碗”。

绿水青山守住通辽的金山银山

生态就是扶贫的金山银山。为此,通辽市形成了“北保护、中节水、南治沙”生态建设战略和生态扶贫的工作部署,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和修复力度,推动绿色化发展,让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保护修复中增收致富,在摆脱贫困中不断增强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用绿水青山守住通辽的金山银山。

霍林郭勒市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是一座先建矿、后建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三年前,霍林郭勒提高了生态环保工作的政治站位,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煤城”变身为“绿都”,天天蓝天白云,转变之大让人惊叹。产业转变了,环境变好了,生态文化旅游业自然也更有市场,“游在景区,住在民宿”的方式在霍林郭勒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借助民宿旅游,分享更多的发展红利。今年上半年,霍林郭勒共接待游客12.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0.71亿元,拉动就业1000余人次。

扎鲁特旗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多年来以传统养畜为主,生产经营方式粗放。扎鲁特旗以通辽市成功创建“全国自驾游试点城市”为契机,落实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自驾游服务运营系统建设,积极参与创建“敖包相会的地方”通辽旅游品牌,扶持嘎查农牧民依托旅游旺季在山地草原旅游景区外搭建蒙古包,在景区里为游客提供骑马服务,发展旅游增收,一个旅游旺季,嘎查里的牧民们依托山地草原旅游,挣了个盆满钵满。

扎鲁特旗通过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带动增加接待户收入,通过接待户的典型示范,然后再带动贫困户,走出一条脱贫之路,既保护了绿色草原又通过旅游的扶贫开发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最终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沙土里种出扶贫新路子

奈曼旗曾是中国第一批贫困旗县之一,也是科尔沁沙地荒漠化较为严重的旗县之一。这里曾经有着严重的风沙危害,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瓶颈,如今这里走出了一条“利用当地植物资源探索可持续固沙技术与模式、利用特色农牧产品推动发展”的脱贫致富的路子。

这里的土地以沙土为主,以前大多种植玉米,产量低效益差。经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奈曼依托农业综合开发调整种植业结构,近年来大力发展蒙医药产业,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2015年,奈曼实验种植60余种蒙中药材品种,因地制宜选出21个主打品种,今年蒙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15万亩。药材种植已成为奈曼旗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径。当地还通过“政府+企业+农户”、订单回收等创新模式开展蒙中药材种植示范,带动脱贫攻坚和健康中国建设。

美丽乡村游 绿色脱贫路

2018年,通辽市将全市六个贫困旗县的15个嘎查村、3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00多口人纳入“旅游+”产业扶贫规划,通过引导扶持贫困户参与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出售农副产品,加入旅游公司合作社分红等途径,实现增收脱贫。

开鲁县林发旅游驿站是集观光、采摘、餐饮娱乐、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区。通过发展休闲采摘,公司+基地方式养殖肉鸽,安置贫困户参与旅游接待、农家院建设,带动5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image.png

奈曼旗庙屯村人均耕地不足3亩,土地瘠薄,群众贫困面大,40多户群众住的是土危房。2015年,庙屯村整体搬迁,建设新村。在旅游部门的帮助下,他们保留了庙屯村旧址,组建内蒙古庙屯民俗休闲旅游有限公司,发展包括民俗风情体验、特色火炕民宿、粗粮野菜餐饮、户外拓展训练、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的民俗旅游,不但吸引来周边游客,还承办了“千名中外摄影师游奈曼拍奈曼庙屯站大型摄影采风活动”,接待中外摄影师近300人。现在,“乡愁故里、民俗庙屯”已成为通辽地区最响亮的乡村旅游品牌。

库伦旗六家子镇依托现代农业资源特色,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以农业为主助力脱贫攻坚,形成了以杏树洼村万亩葵花种植基地为代表的一系列现代农业示范区,周边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

截至10月,通辽市全市有乡村旅游接待户150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8家,自治区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8家。通过发展农家乐、牧家乐、采摘、农事体验等各类主题乡村游及相关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92户、3225人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