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一位媒体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上海的游客在锡林郭勒盟观看了马文化情景剧《千古马颂》。长调声响起,当“主人公”白马救活主人倒地身亡时,他不禁流下眼泪。他感动于草原上的人马情怀,得知“主人公”白马最喜欢吃胡萝卜,便去买了整整两大袋子胡萝卜交给驯马师。美丽的大草原和震撼心灵的文化演艺,于他而言,是一次深度的心理抚慰。
内蒙古是草原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蒙元文化、红山文化、河套文化、契丹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富集的文化资源、独特的文化魅力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厚重的内涵,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着不竭的源泉。为不断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去年内蒙古高规格召开了全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暨旅游推进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推动文化演艺项目进景区、进城市、进社区、进农牧区,指导和支持旅游景区开发独具魅力的文化演艺项目。
文化旅游相映成辉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且传奇的民族,每次提到蒙古族都能够想象到那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以及牧民载歌载舞的热情。
乌恩是从科尔沁草原走出来的一名蒙古族歌手,2015年,他在内蒙古卫视蒙语春晚上凭一首《难忘的年代》让很多人记住了他的名字。如今,乌恩也会在一些景区为游客歌唱。乌恩说,蒙古族歌曲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包含着草原人民博大的胸怀,要让更多的游客通过我们的民族歌曲了解我们的民族。
蒙古族长调音调高亢,曲调优美流畅;草原上的呼麦更是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不只是歌曲,蒙古族的舞蹈也极为丰富多彩。
黄花沟旅游区演绎总监孙圣力说,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子彪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等。
黄花沟旅游区处于“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的核心区,辽阔的鲜花草原,加之纳凉避暑的属性,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孙圣力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们一直在研发更新文化演艺产品,把蒙古族歌舞、祭敖包、祭拜长生天等古老的文化更好地呈现给游客,让游客深刻感受到这片草原厚重的文化遗产。
在国家5A级景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鄂尔多斯婚礼舞台剧每天都在上演。成吉思汗陵旅游区负责人云娜说,蒙古族的婚姻仪式多种多样,这其中尤以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精彩。鄂尔多斯婚礼有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我们把已经流传了700多年的鄂尔多斯婚礼搬上舞台,让游客通过比较轻松的形式了解鄂尔多斯的歌舞、饮食、文化、礼仪和风俗。
演艺产品多姿多彩
当前,内蒙古各地加快文化演艺产品研发、推广力度,力求以融合地方文化元素的演艺产品为抓手,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把精美的文化历史故事作为宣传营销旅游业的具体措施,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去年,由呼伦贝尔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呼伦贝尔市本土艺术家共同打造的精品剧目《天边》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高度评价。该剧以国内知名音乐家乌兰托嘎毕生心血作品为基调,将《呼伦贝尔大草原》《天边》《草原在哪里》等13首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穿插其中,并以舞蹈形式贯穿剧目,融汇了呼伦贝尔民族音乐文化之精华,是民族歌舞演艺的升华和突破,截至去年12月底,共演出44场,观众达5万余人。
呼伦贝尔市旅发委负责人介绍,《天边》民乐民舞具有鲜明的风俗特色,整个故事中既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又有草原人民不畏困苦,互相扶持的精神,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大型歌舞剧。拉动呼伦贝尔四季文化演出市场,提升呼伦贝尔旅游客流量,《天边》作为高端旅游产品项目进行打造,有利于带动呼伦贝尔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二连浩特市引进了大型实景历史剧《成吉思汗的黑纛》,该剧组拥有蒙古国50名矫健骑手、60多匹训练有素的蒙古马、俄罗斯黑马、矮马、纯种汗血宝马阵容。演出场景分为12幕,依次为黑纛、老牧人、狩猎、那达慕、萨满等,生动讲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草原游牧部落、结束连年战乱,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场面宏伟壮观。
二连浩特市旅发委负责人介绍说,去年继续投入5500万元,对《成吉思汗的黑纛》演出场地进行舞美、灯光提档升级,更名为《天骄传奇》,并对原有演出剧情进行更新设计,同时增加对马背民族历史的演绎,提档升级后的演出效果更加震撼。
《马可·波罗传奇》是呼和浩特市民族演艺集团创编演出的大型民族舞台剧。自2013年首演以来,先后在呼和浩特乌兰恰特大剧院、美国布兰森白宫剧院、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还有匈牙利、意大利、加拿大等地方与国家上演600余场,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该剧目以8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历经艰辛,跋涉万里,经蒙古草原抵达元大都并游历华夏大江南北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展开,从马可·波罗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元朝的繁盛、博大、包容、开放与和谐。这部舞台剧集音乐、舞蹈,特别是蒙古族长调、呼麦等于一体,融合杂技、魔术特技等艺术形式,巧妙运用新媒体影像技术手段,使剧目更具想象力,舞台效果更震撼。扣人心弦的剧情与精美绝伦的表演,表达了人类对于和平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锡林郭勒盟依托察哈尔、乌珠穆沁、阿巴嘎、苏尼特四大游牧部落各具特色的文化传承,着力打造以元上都为核心的蒙元历史文化产品,历史文化音乐剧《梦之都》以及乌兰牧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为主的文化艺术演艺产品。
包头市依托满都拉口岸,开发特色风情体验、休闲娱乐、民族特色商品等旅游产品,打造具有蒙元风情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依托赛汗塔拉城中草原,打造大型实景史诗大剧《梦回秦长城》,配套开发蒙元风情体验、餐饮住宿等旅游业态,打造包头乃至自治区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名片;依托希拉穆仁草原,更多地植入蒙古族服饰展示、民族美食体验、民族文化展演等元素,打造特色鲜明的标志性旅游文化品牌。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张金山表示,随着内蒙古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看壮美景致,品文化内涵,已经成为内蒙古旅游产品的“标配”。对于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发展来说,文化演艺产品的开发,保持了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及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向观众全面展示了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服饰和美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文化演艺产品也成为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形象代表和最直接的宣传手段。
去年,内蒙古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支持打造演艺项目,重点推出《千古马颂》《马可·波罗传奇》《无伴奏合唱》《呼伦贝尔大草原》《鄂尔多斯婚礼》《天骄成吉思汗》《阿拉腾陶来》《契丹王朝》《库布其》《森吉德玛》《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灵魂之旅》等一批精品演艺节目。开展3A级以上景区文化提升工程。鼓励发展具有民族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节庆精品,培育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示范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
自治区旅发委负责人表示,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是提升地方旅游吸引力的主要途径,要积极出台扶持性政策,运用主流媒体、旅游场所等资源加大对内蒙古优秀旅游演艺项目对外的推广力度,打造文化演艺品牌,推动旅游演艺产业快速发展。
(原标题:内蒙古文旅:看壮美景致 品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