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国邮政发行一套4枚《中国剪纸(一)》特种邮票(志号:2018-3),面值均为1.20元,其中第二枚是《内蒙古和林格尔·牧羊图》。邮票左上方文字介绍道:“内蒙古和林格尔剪纸多反映游牧生活,具有古拙浪漫、质朴奔放、热情率真的艺术风格。此幅剪纸作品造型古朴厚重,线条圆而不滑,风格老辣、遒劲,拙中见巧,显现出典雅沉稳之气。”这套新邮的另三幅作品是《河北蔚县·芦花荡》《陕西旬邑·江娃拉马梅香骑马》《山西新绛·小别母》,这3个地方的剪纸和入选作品也都各具风格特色。
《牧羊图》原作者张花女 (1903-2004)从八九岁学习剪纸,1918年出嫁到和林格尔县董家营乡曹老八夭村,在繁重的农耕劳作之余,开始了她的剪纸生涯,直到她去世之日,也不肯放下心爱的剪刀。她的剪纸大多以阴刻为主,物象造型简约夸张,内部装饰简明扼要,极具传神气质,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北方长城地带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融合渗透的人文历史。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永久收藏了张花女老人的事迹和资料,中国美术馆也收藏了她的11幅作品。《牧羊图》是张花女95岁以后创作的作品,反映了牧人自在洒脱的放牧场景,带有浓郁的田园牧歌风情,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气息,表达了草原人民质朴奔放、热情坦诚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真切热爱。
和林格尔剪纸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之一。和林格尔县位于土默川平原中南部,地处黄河流域向蒙古高原过渡地带,东南以明长城与山西为界,著名“走西口”中的西口,指的就是和林格尔与山西右玉交界的杀虎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古代游牧民族在这里开剪纸艺术之先河,北魏民歌《木兰诗》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说明当时已流行剪纸和女性用黄色剪纸贴面贴额的化妆方式。和林格尔民间剪纸艺术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经过代代薪火相传融合发展而走向成熟普及。全县上至耄耋古稀老妪,下至少女少妇,大部分都会剪纸,从热闹县城到偏远山村,几乎家家能剪善刻。剪纸题材既有龙、凤、荷花,万字、寿字等中华民族传统图案,又有民族和睦、放牧耕作、捕鱼狩猎等民族地域独特风情。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粗犷豪放中透着精巧,厚重深沉中蕴藏着灵动,充分展示出北方人淳朴、率直的性格特征,被誉为“农耕与草原图腾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和林格尔剪纸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特等奖、一等奖,其中包括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和内蒙古艺术创作最高奖“萨日纳奖”。2003年3月和林格尔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2008年6月和林格尔剪纸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2014年《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出版,为县级区域单独立卷,在这套丛书中是少见的。该书在数十年深入田野农牧户的基础上历时十载完成,可谓真正的“十年磨一剑”,多角度、多空间、多层次地反映和林格尔剪纸,并有近200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传承人小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部剪纸专项集成,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一项空白,被学界誉为“民族文化基因的密码库”。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设计考究的艺术品。在全国难以胜数的剪纸佳作中,《牧羊图》能够选入国家邮票,实属不易,可喜可贺。相信随着《中国剪纸(一)》特种邮票的发行,和林格尔剪纸的美名会更加广泛传播,会有更多更好的剪纸精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