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治沙英雄致敬
◎李敬泽
读完《毛乌素绿色传奇》我很激动。我们这一代人,在过去30多年里都目睹了中国的沧海桑田。“沧海桑田”,这在过去指的是漫长时间里的自然变化,无法用个人生命度量。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但是另外一方面,30多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一路开过华北大平原,那个时候滹沱河等几条河都在,是很宽的大河,但是现在再坐高铁过去,你会发现那些河已经没有了。这是令人深忧的“沧海桑田”。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环境、自然生态正在严重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到《毛乌素绿色传奇》,心情为之一振。
在这本书里,我们的作家到乌审召去,跋涉千里,去寻找他记忆中一直冲向天尽头的逐浪般的沙漠,但是他竟然找不到。同样在几十年时间里,乌审召的人民使沙漠变成绿色大地。这是另一种“沧海桑田”,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壮举。
我觉得这就是“科学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大地变绿了,那片大地上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取得了巨大进步。我想今天我们研讨这部作品,首要的意义还不在文学,而是让我们真切直接地领会乌审召人民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就。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根本精神,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两个字:“人民”,就是我们的文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毛乌素绿色传奇》中,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知道了什么叫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什么叫做人民创造历史。这本书刻画了大量生动鲜活的人物,他们是“平民英雄”,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凭着热情和理想坚忍不拔地改造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生活。
作为一部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艺术上的启示。乌审召,郭小川曾经写过。上世纪60年代,郭小川从作家协会调到《人民日报》做高级记者,他走到了祖国大地的很多地方,也在乌审召待了4个月。回来写了一篇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的报告文学或叫长篇通讯,题为《草原大寨——乌审召》。40多年后,另一位作家肖亦农同样怀着饱满的激情,深入乌审召的大地,写了这样一部书,这可以说是报告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有时候一部书、一部报告文学的分量,不需要苦思冥想地斟酌,比如现在,我们能鲜明地感到肖亦农在这部书里所灌注的热情、所下的扎实工夫。在处理这样一个巨大题材的时候,能够把历史和现实、时间和空间,把宏观的、理性的目光和细微的、直觉的、亲切的第一感受紧密结合起来,把诗人的激情与记者和史家的冷静沉着结合起来,都体现了报告文学艺术的某些根本特征,其中的得失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