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新闻

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美丽锡林郭勒

2016-01-21 09:35:06 | 来源: 锡林郭勒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著名的斯大草原之一,它以水草肥美而著称于世,可是近年来,草原灾害接连不断,草原受到了重创。盟委、行署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坚持保护优先,保护与建设并举,借助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支撑,全面完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草原之一,它以水草肥美而著称于世,可是近年来,草原灾害接连不断,草原受到了重创。日益恶化、退化、沙化的草原,赤地千里的景象令人心痛。这是大自然的惩罚。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而且阻碍了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和治理建设。面对严峻的形势,盟委、行署重拳出击,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坚持保护优先,保护与建设并举,借助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支撑,相继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水域和湿地保护工程、宜居城镇与和谐矿区建设工程四项重点生态工程,初步形成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机制,浑善达克、乌珠穆沁两大沙地植被状况明显好转,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活力有所提高,草地生产能力恢复性增长,荒漠草原持续恶化趋势整体上得到初步遏制,呈现出“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的良好态势。

五年前来到这里眼前还尽是荒芜,如今在多伦县境内Ⅰ、Ⅱ、Ⅲ号三条大沙带内,墨绿的樟子松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2000年至2014年,国家累计下达我盟林业建设任务1806.3万亩,建设投资17.4亿元。实际完成任务1813.7万亩,为计划的100.4%。工程实施十多年来,全盟平均每年以百万亩以上建设规模推进,营造林面积超过前50年造林总面积的五倍多,森林覆盖率由1.24%提高到7.31%。通过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结合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的落实,全盟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减少。全盟林草植被盖度平均提高了15%,生态状况初步呈现出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牧民增收的态势,工程治理区植被盖度较治理前普遍增加30%以上,有些已进行打草、采种、采条利用,形成了新的种源基地和后续产业基地。

盟委、行署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坚持保护优先,保护与建设并举,借助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支撑,全面完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启动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以来,盟委、行署围绕三牧和草畜平衡,在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加大对牧区教育发展和牧民的培训等方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截至目前,全盟共投入禁牧、草畜平衡、牧民生产资料补贴、牧草良种补贴资金428530万元,涉及12个旗市区、55个苏木镇、604个嘎查、7.5万牧户25万余人,保护草原面积27138.64万亩,其中:禁牧面积6168.93万亩,草畜平衡面积20969.71万亩。

扎实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域和湿地保护工程。在林业方面,依托重点项目,有效推进“六个百万亩”工程,五年共计完成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746万亩,其中百万亩樟子松建设工程已完成106万亩,实现了预期目标;百万亩沙地榆工程已完成68万亩;百万亩灌木柳工程完成60万亩;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工程完成73万亩,在乌拉盖河源头建设水源涵养林30万亩,实现了再造一个宝格达山林场的目标;完成百万亩重度沙化区综合治理工程190万亩;2014年启动实施的百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已完成15万亩。通过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综合治理,2015年全盟森林覆盖率预测达到7.50%,比2010年提高0.36%,旗县所在地城市(镇)建成区平均绿化率达到21%。在畜牧业方面,加强建设性畜牧业,改变单纯依赖草原生态的局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设暖棚50万平方米、储草棚27万平方米、青贮窖8万立方米、围栏封育88.8万亩、人工饲草基地14万亩、草种基地1.3万亩、饲料机械7910台(套),对于保护草原促进农牧民增收,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水利方面,盟委、行署决定,从2012年起在5年内投资40多亿元,对乌拉盖、锡林河、查干淖尔、滦河四个重要水系进行综合治理,扩大湿地面积,恢复原始生态系统,经过3年的实施,四大水系治理面积达到73万亩,水系、湿地植被恢复明显。

加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全盟不断加大矿山环境治理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的意见》,编制了《全盟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方案(2014-2016)》三年规划,将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工作,作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恢复,保障全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重要举措来抓,组织开展治理工作。同时,对煤炭露天开采矿山、非煤露天矿山、煤炭井工开采矿山、非煤井工开采矿山、选矿治理工程和尾矿库治理工程分别提出了治理标准,明确治理措施和责任主任。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对“三区两线”周边114个治理区的886个废弃采坑进行了治理,治理面积达46.7平方公里,种树种草绿化面积达10.4平方公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矿区园林化、矿在绿中”的美丽画卷已经成为草原上的亮丽风景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