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儿女> 草原骄子

草原文化传承人齐·宝力高:只要马头琴在 我永远不“死”

2015-11-17 18:59:02 | 来源: 中国网草原频道 | 作者: 王金梅 | 责任编辑: 王金梅
摘要:     60年从艺生涯中,齐·宝力高除了马头琴表演技艺精湛,素以能说、爱说、敢说著称,他对艺术近乎执拗的追求,朴实、热情、率真的个性,充分彰显着草原民族性格的质朴和可爱,赢得无数观众的喜爱。中国网草原频道特辑录整理一组齐·宝力高语录,带你走近这位草原文化大师。

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摘要】

11月14日晚,一档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节目《传承者》在北京卫视开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代表,来自内蒙古的著名马头琴表演艺术家齐·宝力高现场表演,其传奇的经历和精湛的技艺让观众热血沸腾,“我是为马头琴而活,马头琴在,我永远不死”,齐·宝力高的这句感言,让包括陈道明在内的无数在场嘉宾感动不已,他表演的视频更是一夜之间传遍网络。

60年从艺生涯中,齐·宝力高除了马头琴表演技艺精湛,素以能说、爱说、敢说著称,他对艺术近乎执拗的追求,朴实、热情、率真的个性,充分彰显着草原民族性格的质朴和可爱,赢得无数观众的喜爱。

中国网草原频道特辑录整理一组齐·宝力高语录,带你走近这位草原文化大师。

 

“我虽然已经72岁 但有27岁的感觉”

记者犹记上一次和齐·宝力高的见面,是今年9月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一次那达慕活动上,齐·宝力高作为开幕式表演嘉宾,携39名马头琴选手现场演奏《万马奔腾》,开幕式在一场微雨中进行。微凉的初秋时节的科尔沁草原,齐·宝力和他的徒弟们激昂澎湃、悠扬沉醉的马头琴表演,把现场气氛烘托得热烈。

表演之后,针对“草原文化保护与传承”等话题,齐·宝力高兴致高昂地接受了中国网草原频道记者采访。

齐·宝力高:只要马头琴在 我永远不“死”

齐·宝力高接受中国网草原频道记者采访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因为当天微雨,整场活动在户外进行,几乎很多观众都是冒雨观看,防雨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当他表演结束,从台上走向自己车旁的几百米的路途中,齐·宝力高始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的马头琴,自己淋雨,却也把马头琴护在胸前。走到车的后备箱,他拿出一块干净的布,非常认真地把琴身擦拭干净,妥善地放入琴盒中,才安心接受记者的采访。

齐·宝力高:只要马头琴在 我永远不“死”

冒雨表演后,齐·宝力高细心地把心爱的马头琴收好

这把随他走南闯北的琴,不像是他的表演工具,更像他细心呵护的孩子,甚至是他的生命。

齐·宝力高在采访中说:“科尔沁草原是我的故乡,回到这里,和年轻人欢聚,我感觉自己又年轻了。我虽然已经72岁(虚岁),但是今天有27岁的感觉。近些年,看到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在成长,为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出力,作为他们的长辈,很高兴也很欣慰。会全力支持他们的成长,也希望有更多这样优秀的后来人。”

“我是为马头琴而活 马头琴在 我永远不死”

11月14日晚,一档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节目《传承者》在北京卫视开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代表,来自内蒙古的著名马头琴表演艺术家齐·宝力高现场表演,其传奇的经历和精湛的技艺让观众热血沸腾。

齐·宝力高:只要马头琴在 我永远不“死”

齐·宝力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代表演奏马头琴

齐·宝力高,60年来始终致力于马头琴艺术的传播与推广,他演奏的《万马奔腾》被载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

“我是为马头琴而活,马头琴在,我永远不死”,齐·宝力高的这句感言,让包括陈道明在内的无数在场嘉宾感动不已,他传奇的经历和精湛的技艺让在场嘉宾集体起身致敬,他表演的视频更是一夜之间传遍网络。

“我这辈子只为三个字——马头琴”

齐·宝力高除了是马头琴表演艺术的传承者,还拥有多重身份: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大儿子术赤的后代;原莫力庙第五世活佛;国家一级演奏家;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国马头琴学会会长;齐·宝力高野马马头琴乐团创始人兼团长;民族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研究专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但是齐·宝力高自己概况人生,就三个字——“马头琴”。

在从事马头琴艺术创作的50余年来,齐·宝力高在蒙古民族传统马头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齐·宝力高:只要马头琴在 我永远不“死”

齐宝力高在谱写乐谱

他吸取了西方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功的改制了传统马头琴的琴体以及其声源,统一了其弓法和指法,为把马头琴艺术推向世界的舞台创造了更科学、更先进的条件,并仍不断的努力创新。为马头琴艺术的传承多次在国内外举办过马头琴培训班,弟子达到了50000余人。在马头琴艺术历史上首次创建了马头琴乐队——野马乐队,结束了马头琴只有独奏和伴奏的局限性。多年以来一手培养了若干马头琴艺术人才,弟子们今已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为蒙古民族瑰宝之马头琴艺术发展、为中华民族的音乐走向世界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做为世界马头琴大师,在国内外举办了数百场音乐会。至今为止走进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专场马头琴音乐会的唯一中国演奏家。

“马头琴是来自天上的声音”

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齐·宝力高说,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它土生土长的环境,我们不应该只坐在教室里学琴,还应该深入到民间艺人生活的地方,体验他们的生活环境,感受他们的琴声所传达的内容。齐·宝力高在多年的音乐生涯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他幽默地称自己是“社会音乐学院”的学生。几十年来,他为众多马头琴爱好者授课,培养了6000余名来自世界各国爱好马头琴艺术的学生。

齐·宝力高在舞台上讲述他与马头琴的故事

他这样解释自己推广马头琴的动力:“马头琴是来自天上的声音,是蒙古族现存不多的比较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我热爱我的民族,弘扬民族文化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齐·宝力高在从事马头琴艺术六十余年的生涯里,不但娴熟的掌握了马头琴演奏枝巧,并且研习了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马头琴的改革、更新、提高和发展,以及马头琴能够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他创作了一百多首经典马头琴独奏、协奏曲,占当今马头琴曲85%以上,其中诸多早已成为金曲,为世人所赏誉,他十七岁所作的《万马奔腾》曾在1979年国庆三十周年文艺演出中获得作曲银奖和演奏金奖,并且广为流传,现在也是各类马头琴会演中所必须演奏的曲目。

“只要马头琴在 我就能与世界人民交流”

齐·宝力高3岁被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的莫力庙确认为第五世活佛。但他的活佛生涯只有一年时间。从喇嘛庙回到家里的小齐·宝力高对乐器极感兴趣,善解人意的父亲,请人给他做了一把“潮尔”(类似马头琴的一种古老乐器)和一把四胡。每逢过年,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都会请来民间艺人到村子里拉马头琴、弹三弦,整夜不停。在这种环境中,不识谱的齐·宝力高凭感觉模仿着大人给母亲演奏。8岁时,他能和民间艺人合奏几十首民歌了。

齐·宝力高:只要马头琴在 我永远不“死”

齐·宝力高在草原上手捧哈达留影

1958年,齐·宝力高被内蒙古实验剧团(后改为歌剧团)选中。从此,他走上了专业化的艺术道路。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齐·宝力高有幸向马头琴大师桑都楞等学习马头琴,他还抽空学习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并将小提琴的跳弓、快弓运用到马头琴演奏中,大大丰富了马头琴的艺术表现力。

“文革”结束后,齐·宝力高相继出版了蒙、汉两种文版的《马头琴演奏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马头琴的理论书籍。1979年,齐·宝力高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周年文艺演出,他以一曲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一举夺得作曲银奖和演奏金奖。同时,他创作的《草原连着北京》等马头琴曲,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电台播出后收到良好的反响。

1989年,中国马头琴学会在呼和浩特成立。齐·宝力高担任马头琴学会的会长。马头琴,这个自古以来多以独奏形式出现的乐器,其演奏法第一次得到统一。随着齐·宝力高与日俱增的声望,他陆续被聘为蒙古国马头琴协会名誉主席和日本国际交流马头琴协会名誉主席。 2001年,呼和浩特国际青少年马头琴艺术节上,齐·宝力高率领1000名来自国内外的马头琴演奏家及演奏人员,以一曲雄壮的《万马奔腾》直取吉尼斯世界纪录。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的民族自尊心让马头琴走上全中国,我的国家自尊心让马头琴走向了世界。”

(部分内容综合新华网报道)

 

【推荐阅读】

齐宝力高: 马头琴,我把一生献给你

“草原是我永远的根”——席慕蓉和她诗中的草原

【原创】白毛风中的蒙古马:能耐得住零下40℃的严寒(组图)

巴尔虎草原的蒙古族婚俗:细节中充满浓郁的草原文化

秋季呼伦贝尔:一望无际的金色草原 迷醉你心

【原创组图】锡林郭勒草原的云:浩莽抒情的狂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