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儿女> 草原骄子

宋生贵的美学人生

2015-10-14 15:31:31 | 来源: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 作者: 赛男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宋生贵的名字,在内蒙古文学艺术界、教育界可以说是无人不晓。1991年,宋生贵出席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受到中国作家协会的表彰;1997年,41岁的宋生贵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最年轻的美学教授,2013年成为自治区首批聘任的二级教授。

  淳朴厚重的人文秉性

在内蒙古文学艺术界,人们习惯称呼宋贵生为平民学者、布衣学者。其因有二。一是与他出身有关,二是由于他淳朴厚重的秉性所感染。在追求艺术理想的路上,宋生贵心如明镜,他深知乌盟师专的第一学历和家乡的狭小天地,很难成就他学术研究的梦想。1983至1986年宋生贵先后考入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专修文艺学、美学。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历时20余年,宋生贵排除来自许多方面的诱惑与干扰,力戒商业社会与世俗时尚带来的浮躁,一直沉下心来,专门研究学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他先后发表文艺、美学学术论文200余篇,文艺评论文章100余篇;有《访踪沉思:文艺活动审美研究论稿》等13部学术专著相继出版。此外,出版散文作品集《随感集》《诗意梦寻》《且行且思》《走向心富》等4部,书法作品集《悟与书》1部;先后主持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学术与创作成果奖32项;主持“草原艺术研究”工程并已陆续有成果出版。他还主编《走进花的原野:内蒙古新时期文艺理论评论选集》2部。

突出的学术成果使宋生贵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991年,宋生贵出席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受到中国作家协会的表彰;1997年,41岁的宋生贵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最年轻的美学教授,2013年成为自治区首批聘任的二级教授。

在宋生贵看来,学术的成果可圈可点,也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而个人道德品质的优劣,似乎是无形的或务虚的,但恰恰是内在的、尤为重要的,而且与自己的生命意志同在。他说:“治学的严谨和勤奋,成果易得;内心的修养和个人的节操,得到肯定和赞许,则需要超凡脱俗的付出。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更看重人们对我后者表现的评价。”

宋生贵常常把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夫学,欲静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身体力行。他从1999年起,担任了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业务。他一直奉行的理念是:一个人选择了理论研究,除去能安贫乐道之外,还需要忍得住孤独和寂寞——这便等于在社会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面前,不看风使舵,不患得患失,不急功近利。他40余年的潜心治学,始终不趋势,不追潮,不媚俗,而是注重对外在世界的静观默察,并经常使自己的心灵世界留有虚灵的空间,供思想与才情耕云播雨。

在待人接物上,他从来都是至诚至恳,满腔热忱,帮人帮得实在,从不讲回报,了解他的人,都一致评价为:真言真意,本真率真。

所有这些,从他所得的荣誉中便可佐证,除了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学术上的成就外,涉及道德层面的荣誉亦有10多项。其中,引人尊重的有: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四个一批人才”、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草原英才”工程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内蒙古自治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