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文化> 热点新闻

科尔沁蒙古人信仰风俗

2015-09-25 11:11:11 | 来源: 中国通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科尔沁地区蒙古人非常崇拜禄马,称其为“赫依毛日”。多数人在房屋的西北角插上一根高杆子,其上头拴禄马风旗。

祭祀,科尔沁蒙古人对火有种种忌讳和崇拜。不能从火上迈过,对落地的火苗不能用脚踩熄灭,不能在火上洒倒水,不能把葱蒜皮放入火里,不能用铁、木棍刺火,火盆的顶上不能放东西,火盆里永远保留火种不能熄灭。新郎新娘结婚时必须跪拜火。新分出家时须从原家借出火种点燃新房的火种。每天早晨将茶饭献给火神。出门寻找牲畜,特别是远行或路过险要地段时拜火烧香祈祷火神保佑。得到红枣必须先献给火神。每年祭火必须献红枣。家家都有祭火的专日,多数人家在腊月二十三日晚祭火,台吉家多数在腊月二十四日晚祭火。敖姓和韩姓家族有腊月二十二日晚祭火的。科尔沁蒙古人把火看成是最神圣、最干净的东西。所以,用火做各种镶除灾害的仪式。若帽子掉地而被人畜踩过,就用火在帽子上来回挥动三次,予以净化。若瓢盆被猪狗舔过的,也用火净化。甚至挤奶的奶桶也用火净化。妇女做完新衣服,特别是给喇嘛做的衣服,必须用火净化。否则认为穿带者运气不佳。小孩发烧时也用火来净化。定居后的科尔沁蒙古人对灶也十分崇拜,十分注意灶炉的干净。

科尔沁蒙古人非常崇拜上天,称上天为腾格理阿爸,意思是天父,并时时刻刻祈祷上天保佑一切。在他们的意识里,上天就是自然界,人或牲畜被雷击而死,他们认为是上天的惩罚,打雷时不准大声喊叫或在路上奔跑。在野外拾到四棱形金属(有的是古代箭头)当做是上天击东西的箭,珍藏起来,或挂在摇篮的挡头上。祭拜上天的指定日子是大年初一和祭天的具体日子。祭天时,科尔沁蒙古人必须扎好带子,戴好帽子,双手不合十,像拜自己父母和祖先一样,跪着磕头。平时喝酒时,首先把第一杯酒洒奠给上天,老人祝福下辈子孙时,总说:“走正道,拜上天,敬父母,得健康!”

科尔沁蒙古人不仅有尊老敬老的美德,而对过世的祖先更是供奉至极。把第一口饭菜称“德吉”,献给所奉的上天和佛祖后,再献给过世的祖先。特别是逢年过节时,总把酒菜之“德吉”献给祖先。腊月三十的除夕夜、清明等日必须给祖先烧供品,称图勒希。清明节尽量去祖坟处添土烧供物。实在去不了祖坟处的后世子孙,必须烧图勒希给祖先。

科尔沁地区敖包很多,有各盟的敖包、各旗的敖包,也有各鄂托克的敖包和个人家祭拜的敖包。每年除定期祭祀外,如遇旱灾、牲畜得病、庄稼受虫灾时也祭敖包以祈祷攘除灾害,还有专管敖包祭祀的人,称其为敖包达玛拉。达玛拉在祭敖包之前到有关各村化缘收集钱财、粮食、肉类、奶制品以备祭敖包时用。古代祭敖包由李额来主持。喇嘛教进入科尔沁之后,由喇嘛取代了这项职务。每逢祭敖包,必须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赛马、摔跤、射箭。农垦文化普及以来,射箭比赛趋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掷布鲁比赛。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都得奖品,奖品的多少,由达玛拉化缘而得的物品的多少来决定。

在各村屯附近生长的老龄独棵榆树,科尔沁蒙古族认为是龙王神所栖身之处,称其为尚喜树,对它特别崇拜。尚喜树除定期祭祀外,每逢干旱、牲畜得病、庄稼遭虫灾时均祭祀。祭祀的准备工作、方法、步骤与祭敖包相同。

科尔沁地区蒙古人非常崇拜禄马,称其为“赫依毛日”。多数人在房屋的西北角插上一根高杆子,其上头拴禄马风旗。农历正月初一,也象祭佛一样祭祀禄马。

科尔沁蒙古人普遍信仰成吉思罕。他们认为成吉思罕不但是英明的祖先,而是保护牲畜、庇护猎物和战胜仇敌的圣人。若家中有人被征兵参战,就除请喇嘛作消祸降福外,还祭祀成吉思罕。祭拜成吉思罕时,也和崇拜腾格理那样,扎好带子,戴好帽子,双手不合十,跪着磕头。祈祷时必须说:“我是您的子孙,若有虚假,母亲知道!”如果不这么说,拜者确属虚假的话,立地吐血而死。他们真的非常相信这种说法,而且非常害怕自己是虚假而受到惩罚。有的地方用格萨尔取代成吉思罕。

科尔沁部是狩猎与游牧文化的群体,所以,他们非常热爱大自然的山川、河谷、原野和森林以及各种飞禽走兽,认为所有自然的东西均有其各自的神抵存在。因此,盖房、挖墓穴、开垦、挖井、开沟等须动土时,首先请喇嘛祭祀山水神。平时每月请喇嘛一次,请他念颂“萨仁纳慕”,意思是每月必念的经卷。其内容就是蒙古地区山水颂。念经时,还献白食以祈求这些神抵的保佑。这样祭祀祈祷后,认为可以避祸降福,万事如意。若逢乃日,祭奠、喜庆日、婚宴祭山水神,并献供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