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生态> 焦点关注

保护草原生态 牧民心中筑起了绿色屏障

2015-08-10 16:36:41 | 来源: 中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在另外一家奶食店,女店主娜仁高娃漂亮能干,他们一家是2007年从牧区迁来的,靠做奶酪、奶豆腐、酸奶为生。在另外一家奶食店,女店主娜仁高娃漂亮能干,他们一家是2007年从牧区迁来的,靠做奶酪、奶豆腐、酸奶为生。

锡林郭勒盟有1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是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距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在西乌珠穆沁旗、正蓝旗等牧区实施保护草原政策的同时,作为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多伦县,正在通过植树造林改变着生态,改善着环境。

金秋九月,记者来到多伦县,沿着浑善达克沙地自西向东采访,所到之处,只见一片片沙柳、山杏、柠条覆盖着沙地,公路两旁排列整齐的红柳、杨、榆、樟子松形成林带,绵延数百公里的项目区里漾着绿浪。

同行的多伦县林业局生产股股长胡海江自豪地指着路边连片的树林,对记者说:“在多伦,过去是沙中找绿,现在是绿中找沙”。

2000年5月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视察浑善达克沙地时,作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重要指示。之后国家紧急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自此,多伦县人民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漫漫治沙路。

家住该沙带的多伦县蔡木山乡铁公泡子村村民黄国林今年44岁,从记事起,就跟着父亲在山上种树。现在,他不仅把自家的2000亩荒山种上了樟子松,而且把承包的600亩荒山也种满了。“这几年我就是育苗、补苗,零星地种。去年卖了大苗10万元,把外债全还清了。”在黄国林看来,他的好日子才慢慢开始。不过,栽树容易管护难,这让黄国林深有体会,“我们家以前不在这儿住,在前面那个村子,为了看树,专门搬过来的。”

“治理风沙利国利民,经济效益又很好,我们当然愿意干!”多伦县蔡木山乡青龙背村骆驼井子组村民龚志明说。从1994开始,龚志明十几年来植树4000余亩,并靠植树造林发家致了富。

1994年,他家只有一匹马,一家人靠种地为生,加之他家人口多,在村里是典型的贫困户。由于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离本村较近,龚志明经常到机械林场走亲戚,他看到机械林场林业发展较快,有些人靠栽植松树致了富,就萌生了承包荒山栽松树的想法。当时正值多伦县搞五荒承包,他从亲戚家借了2000元,承包了村里的4000亩荒山。他到机械林场的朋友、亲戚那儿买回来些樟子松苗木,在荒山上植起树来。

从此以后,龚志明全家人几乎将所有精力都用于植树,家里所有的钱都投入到植树上来。2004年,通过10年植树,他终于第一次得到回报,多伦县林业局买了他几千株松树,他挣了4.8万元。从此以后,他年年都将一些苗木卖给鄂尔多斯、呼和浩特以及河北等地的一些城市,每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这些钱他继续投入到植树上来。

据龚志明自己估算,这些年,他光卖树就收入了500多万元。经过十几年来的栽植,他栽植的4000亩樟子松成活率达到85%以上,苗木最高的达到4.5米,胸径达到12公分左右。他说:“种树比干啥都强,前些年是苦,可后期就拥有了绿色银行。”现在,龚志明在县城里买了楼房,冬天就到城里过冬,夏天才再回来避暑。

通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多伦县沙化状况整体得到有效遏制,已初步构筑起了京北生态绿色屏障。由于生态建设实绩突出,多伦县先后获得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集体。大河口乡曲家湾村还获得了全国生态文化村的殊荣。

大草原重现美丽容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