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文化> 热点新闻

多彩草原古城元上都

2015-07-30 11:36:27 | 来源: 草原文化网 | 作者: 张荣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元上都这个名称,早在七百多年前,随着《马可·波罗游记》已名扬海内外。在时间流淌、历史境遇的变迁下,元代的夏日都城于明永乐初年荒废,城垣及建筑台基残留地表。



  元上都这个名称,早在七百多年前,随着《马可·波罗游记》已名扬海内外。而现存遗址于2012年被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区唯一一处世界遗产。
  如此盛名,不仅令人新奇!遥远的古代,在位于现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曾屹立过一座什么都城?但凡到此处,凭常识即可判断,有着如此宽阔基座的城墙,必是极为宏伟的。而一座气势非凡的都城,又何以全然隐没在茫茫草原呢?
  至今日,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冈、广阔无垠的碧野、弯曲流淌的闪电河(滦河上游),元上都遗址尽是草原沧桑最为奇罕和落寞的所在了,而它的落寞又是如此的淡然,近乎一种独享的幽静。
  一个东起海滨,西至欧洲,北起北冰洋地带,南至印度、缅甸和暹罗的帝国,其庞大的领域令人震撼,铁木真和他的子孙征服的地区横跨欧亚,世界历史上还没有第二个帝国能望其项背。而元上都作为这个大帝国的陪都,完整呈现了元代“夏都”的整体格局与营造特色,是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历史最久、格局独特、保存最完好的遗址。
  马可·波罗在其书中描述,“上都是忽必烈大汗所建造的都城,他还用大理石和各种美丽的石头建造了一座宫殿。该宫设计精巧,装饰豪华,整个建筑令人叹为观止”。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巨匠柯勒律治曾在他的诗作《忽必烈汗》中,将元上都誉为人间的世外桃源。时人描述其地繁华程度为,“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当时的上都城,规模宏大,楼阁寺庙林立。
  而今,靠近它,首先看到的是外城的南墙,高约5米,夯土基座下宽约10米,这一道泥土夯成的残存墙体,似一道大堤坝,生着草,静静地呆着。南门为明德门,门外有马蹄形瓮城遗迹隐约可见。外城城墙全部用黄土板筑而成,整体呈正方形。过南门,往里走,远望草长、雀飞,看到的也同样是一些城门台基。碎石在脚下沙沙而语,人们跨出的步伐是沙石交流的契机。一座繁华的都城,在遥远的古代,有着密集的人流汇聚,有着日常生活的纷扰交趣,更有帝王的豪情与城池的功绩,而那份热闹嘈杂似乎在顷刻之间被历史的幕布掩去,空留下脚下的步伐引起的声响,以及风声略动时的彷徨。
  自古以来,元上都地区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坦荡辽阔的牧场与战场。它的自然环境和重要地位,在史书中被评述为:“龙岗蟠其阴,滦水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山有水,水有鱼盐,百货狼藉,畜牧蕃息”和“北控沙漠,南屏燕蓟,山川雄固,回环千里。”而这一区域原称曷里浒东川,金朝皇帝世宗完颜雍为避内地盛夏酷暑,遂定它为“捺钵(契丹语皇帝行帐之意)”。又因川中长满金莲花,金朝大定八年(1168年)改名为金莲川,时属西京路桓州管辖。
  1211年,蒙古军大举南下,乘势夺占了桓州等城。1251年6月,蒙古贵族召开忽里台,拖累之子蒙哥即蒙古大汗位。随之,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遂驻帐于金莲川。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桓州、滦水北的龙岗营建新城,以为驻节之所,定名为开平府。1260年3月,忽必烈在开平自行召开忽里台,在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下继为蒙古大汗,是为元世祖,并以开平城为临时首都。1263年,忽必烈将开平府定为上都,又名上京或滦京,为元朝的夏都。
  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领重要大臣来上都避暑和处理政务。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宫城墙用砖包砌,四角有楼。皇城环卫宫城四周,城墙用石块包镶,道路整齐,井然有序,南半部为官署、府邸所在区域,东北和西北隅建有乾元寺和龙光华严寺。大安阁、水晶殿、洪禧殿、睿思殿、穆清殿、崇寿殿、仁寿殿、伯亦斡耳朵等殿堂林立。蒙古语称此城为“兆奈曼苏默”为108座庙的意思,就是依据城址中建筑众多而讹传的。
  然而,在时间流淌、历史境遇的变迁下,元代的夏日都城于明永乐初年荒废,城垣及建筑台基残留地表。在这些遗址中至今仍散落着许多质地精良的青花瓷、龙泉瓷、钧窑和磁州窑的瓷片,可见当时上都城的繁荣华贵的生活情景。
  在上都城盘桓良久,想象着七百多年前在它身边发生的一切,这个曾经壮阔而富丽的都城,举行盛大典仪时的辉灿,该是一副何等样的景象!惜,时光流转,上都城,它终于像是看尽一切浮华的冷眼,悠然静处一方,令后人太息。
  今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络绎不绝地来到4A级景区——元上都,面对昔日繁华都市的生活遗迹,仅能感受这“拥抱着巨大历史文明的废墟”了。(文/张荣刘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