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儿女> 草原骄子

杰出学者孛·吉尔格勒

2015-07-29 15:30:45 | 来源: 正北方网 | 作者: 王雅静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孛·吉尔格勒在内蒙古的民族学界乃至中国的民族学界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回到内蒙古党校后,孛·吉尔格勒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在民族学讲习班60万字笔记的基础上,整理出了一部《民族学史论》的教材。

孛·吉尔格勒在内蒙古的民族学界乃至中国的民族学界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如果你对这个名字还不熟悉,那提到《游牧文明史论》你可能会略有耳闻;如果你对这本著作知之甚微,那提到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你就会对强大智囊团的一员孛·吉尔格勒感到钦佩了。

他是位谦和的学者,初次见面的人都会这样说。他的谦和中有他对浩瀚学海的敬畏,有他对理论研究的深思。学者身份是他人生的标签,更是他不二的选择。

“我熟悉牧区生活,因为我从小在那个环境里成长。”孛·吉尔格勒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主要生活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和草原城市海拉尔。那段牧区生活的经历成为他人生的根基,给了他坚韧的性格,也埋下了求知的种子。

1979年,孛·吉尔格勒成为了内蒙古党校理论本科班学员。内蒙古党校的历届理论本科班培养出众多的优秀党政干部,而孛·吉尔格勒选择做一名学者,他说:“蒙古族应该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思想家、哲学家。”

15311416264892593

孛·吉尔格勒用行动履行了和自己的约定,他用自己的学识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他撰写的《游牧文明史论》在中国首次提出游牧文明的核心价值为开放精神、商贸精神、诚信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孛·吉尔格勒的博闻强记得益于他的一个学习习惯,读原著、记笔记、作卡片、作目录、写批注、写眉批、作评述。他说,这是他从读马克思的原著中学来的本事。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精读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1983年,刚从党校毕业的孛·吉尔格勒参加了中国第一期民族学讲习班。“中南民院聘请了包括吴泽霖老师在内的一批人类学专家。当时条件有限,老师们都是口授加板书,没有教材。我就拼命地记笔记,每天的课,手没停下来过,下课了,手也麻了。”这样记了半年,就有了近60万字的笔记。

回到内蒙古党校后,孛·吉尔格勒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在民族学讲习班60万字笔记的基础上,整理出了一部《民族学史论》的教材。当时全区各个高校都尚未开设民族学的课程,这本教材顺理成章成为全区首部民族学教材。

从最初在内蒙古党校开设民族学、宗教学2个学科,到在内蒙古党校、内蒙古行政学院开设民族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3个学科、2个原著课、1个原理课、5个专业基础课、23个新专题课——孛·吉尔格勒的课从量到质都在不断提升。课程内容既有理论性强的《当今世界的宗教现象透视》、《城市化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等,也不乏贴近社会的《牧区产业化与牧区合作组织》等。

2001年,孛·吉尔格勒再次出发,他决定攻读博士学位。

读博的日子对孛·吉尔格勒来说是种心灵的满足,但却是身体的透支。在课堂上不堪疲劳的孛·吉尔格勒晕倒了。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删掉博士生的一个“生”字,孛·吉尔格勒整整用了7年。

39791416264892531

翻开孛·吉尔格勒读博期间的科研记录,2003至2004年担任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村寨——鄂温克族》主持人之一;2004至2005年参加了国家教育部重点攻关项目子课题《内蒙古民族关系与宗教问题研究》;2005年,参加了孙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西部研究项目《转型时期党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的课题……

70381416264892562

他的勤勉,他的执着,让他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从民族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到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到游牧文明,从历史到现实、理论到实践……他是名让人尊敬的学者,他的名字叫孛·吉尔格勒。

1   2   下一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