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头图>

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的历史渊源(组图)

2015-06-18 12:26: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金梅 | 责任编辑:王金梅
摘要:成吉思汗是震撼世界的历史名人,这位蒙古族巨人已经超越历史时空,冲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成为世界性热门话题。在我国,与成吉思汗之名相关的建筑、著作、影视作品、雕塑等层出不穷,不计其数。在呼伦贝尔,就有成吉思汗广场、成吉思汗文化旅游节、成吉思汗论坛等。作为呼伦贝尔出现的成吉思汗现象,是因为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成吉思汗胞弟——“射神”拙赤·合撒儿

拙赤·合撒儿又称拙赤·哈萨尔,“合撒儿”蒙古语意为一种“猛犬”。他生于1164年,比成吉思汗小两岁。合撒儿从小食量过人,长得魁伟强壮,力大善射,被称为“射神”。

他从小跟随成吉思汗度过苦难岁月,又一同征战草原完成统一蒙古高原诸部族大业,建立了丰功伟绩。

合撒儿与呼伦贝尔关系密切,大蒙古国建立后,呼伦贝尔草原大部分地区是他的封地。合撒儿利用呼伦贝尔草原丰饶的资源,为成吉思汗灭金、征西夏和攻南宋以及远征欧洲诸国提供了一批又一批膘肥体壮的战马和无数英勇的骑士,呼伦贝尔草原成为成吉思汗稳固的大后方和战马、骑士的策源地。这个时期,是呼伦贝尔草原历史上政治最为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国泰民安阶段。

合撒儿以其敦厚忠诚、谦恭无私、胸怀宽广、善解人意、英勇顽强而闻名于蒙古高原,在蒙古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英雄。据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老牧民传说,1214年,合撒儿随成吉思汗远征金国得胜回到蒙古高原,他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今额尔古纳河流域至呼伦湖以东地区,再未出征,1227年逝世。

2009年,在呼伦贝尔市首府海拉尔区的伊敏河上,建成了雄伟壮观的呼伦贝尔地标性桥梁景观建筑——双索面独塔斜拉桥,为纪念这位蒙古史上的“神射英雄”,命名此桥为“哈萨尔大桥”。

    史学家包·赛吉拉夫对合撒儿的评价是:合撒儿是具有健壮的体魄,力大无比,射箭至圣,精通军事,言论流畅,忠诚于汗国,能够顾全大局,勇敢并能够学会文化,期望同最有力者结交,传奇色彩浓厚,英姿飒爽,具有启蒙思想的杰出人物,为蒙古民族的形成和大蒙古国的统一与巩固及中国大统一打下基础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成吉思汗岳父——贤者德·薛禅

成吉思汗的岳父德·薛禅是翁吉剌部孛思忽儿氏族的贵族,驻牧在额尔古纳河和海拉尔河之间。德·薛禅蒙古语意为“贤者”。他为人宽厚,仁慈善良。翁吉剌部一向不与其他部落争夺牧场和牲畜,不进行战争。因为这个部落的女人都特别美貌,出落的如出水芙蓉,故被称为“出美女的部落”。加之当时草原上实行族外婚制,所以四面八方的男人都来翁吉剌部索女定亲娶妻。

1170年,成吉思汗9岁时,在父亲也速该巴特尔的带领下,到呼伦贝尔的翁吉剌部索女定亲。德·薛禅将女儿孛儿帖许配给成吉思汗,并留他在家中住了下来,也速该巴特尔返乡途中遇塔塔尔人毒害后,成吉思汗被接回家。

1178年,17岁的成吉思汗来到呼伦贝尔的翁吉剌部与孛儿帖成婚,德·薛禅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并与妻子亲自送他们返回克鲁伦河中游一带的营地。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战争中,德·薛禅大力支持成吉思汗,并在翁吉剌部诸分部中最先归附了他,壮大了成吉思汗的力量。1206年,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将全体翁吉剌部人分成四千户,归德·薛禅家族统治,封德·薛禅之子按陈、孙赤古等为千户长。翁吉剌部紧随成吉思汗频繁出征,参加了征伐金、西夏等历次战争,并逐步扩充为万户。1214年,成吉思汗分封新得自金朝的漠南地区,将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西北、东北地区赐给德·薛禅子女,从此,翁吉剌部从呼伦贝尔迁到了漠南。

元太宗九年(1237),窝阔台有旨:“翁吉剌氏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世世不绝”。此后,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尔、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巴达、泰定帝也孙铁木尔、文宗图帖睦尔等帝王的皇后和后妃皆为翁吉剌部女子。而翁吉剌部的子孙则皆娶成吉思汗皇族的公主为妻,共有十几位公主嫁给了翁吉剌部子孙。

1  2  3  4  5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