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头图>

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的历史渊源(组图)

2015-06-18 12:26: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金梅 | 责任编辑:王金梅
摘要:成吉思汗是震撼世界的历史名人,这位蒙古族巨人已经超越历史时空,冲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成为世界性热门话题。在我国,与成吉思汗之名相关的建筑、著作、影视作品、雕塑等层出不穷,不计其数。在呼伦贝尔,就有成吉思汗广场、成吉思汗文化旅游节、成吉思汗论坛等。作为呼伦贝尔出现的成吉思汗现象,是因为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是震撼世界的历史名人。正如我国学者讲的那样,在中国众多的帝王中,大概只有成吉思汗是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物。因此,对整个世界来说,他死后的影响远比他生前更大。成吉思汗这位蒙古族巨人已经超越历史时空,冲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成为世界性热门话题,美国最有影响的媒体《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分别评成吉思汗为“千年风云第一人”、“千年伟人”。

在我国,与成吉思汗之名相关的建筑、著作、影视作品、雕塑等层出不穷,不计其数。在呼伦贝尔,就有成吉思汗广场、成吉思汗文化旅游节、成吉思汗论坛等。

七八百年过去了,为什么至今世界上还是这样强烈地关注成吉思汗,各家当有各自的原因,而作为呼伦贝尔出现的成吉思汗现象,则是因为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成吉思汗的国基

当金国统治北方草原的时候,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继承各游牧部族长期分化和融合的历史,把各个部族融成了一个民族—蒙古族。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个创举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游牧民族摇篮的呼伦贝尔大地又谱写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新篇章。

据中外文献记载:蒙古民族的发祥地就是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额尔古纳河东岸的山林地带。《旧唐书》称之为“蒙兀室韦”,他们是蒙古族的先民。“室韦”即蒙古语“森林”之意。蒙兀室韦在大兴安岭东北部的森林里从事狩猎生产。大约在八世纪中叶,为了适应由狩猎经济转向畜牧业经济的需要,成吉思汗的祖先乞颜·孛儿只斤氏族的首领孛儿帖赤那便带着自己的部落南迁到以腾汲思海(呼伦湖)为中心的呼伦贝尔草原,在这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又继续西迁,进入了蒙古高原的斡难河、土拉河、克鲁伦河发源地肯特山区,同生活在那里的突厥语族的各部落不断融合,加速了那里的蒙古化过程,为后来成吉思汗的兴起和统一蒙古草原奠定了重要基础。此次迁移,还留下了“熔铁出山”的传说。陈巴尔虎旗西乌珠儿和海拉尔区谢尔塔拉室韦墓葬,就是当年西迁肯特山区的蒙兀室韦部的遗存。

成吉思汗的建国基地

呼伦贝尔的森林和草原、是孕育蒙古民族诞生的温床,是哺育其长大的摇篮,是促使其发展壮大的母亲。

成吉思汗得名于呼伦湖

在公元十世纪以前,今呼伦湖的名称被称为“腾汲思”,突厥语“大海”之意。在《蒙古秘史》中第一章便有这样的记载说,成吉思汗的祖先“渡过腾汲思海子来到斡难河源头的不峏罕·合勒敦山前住下…”。此“腾汲思海子”即今呼伦湖。

我国古代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数千年来分布、居住、生活在今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及附近地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狩猎诸民族所操语音基本上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蒙古语族。

公元十世纪左右,在呼伦湖以西地区,居住着突厥语族的游牧民,而在呼伦湖以东,则是蒙古语族的游牧民。此前,作为强大的突厥语族的突厥、回纥等部族曾长期统治过呼伦湖地区。所以呼伦湖区的地名和山、河、湖名等有许多是突厥语。但目前所存不多,只有呼伦湖的古称“腾汲思”在史书中留有了记载。

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国时,在尊号问题上颇费一番周折,许多称号都不能令铁木真满意,最后选定用“腾汲思”(大海)来作他的尊号——腾汲思汗,即“大海汗”,“汗”意为“皇帝”、“君主”。后来转写成了“成吉思汗”。

“腾汲思”这个突厥语词语蒙古语“达赉”(海)意义相同。成吉思汗以后,蒙古皇帝常有“大海汗”的尊号。元太宗窝阔台的称号为“大海汗”,元定宗贵由于1246年致教皇英诺森四世的国书中自称为“大海汗”,十四世纪居庸关八思巴字石刻蒙古皇帝为“大海君主、国之合罕”。

1  2  3  4  5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