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张携手申冬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与影响下,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之快让人惊叹,一条“美到灼伤人双眼”的草原天路更是以绝对的优势屡屡成为张家口旅游的头条。
草原天路的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她”所受得伤也让大家记忆犹新。去年6至10月,每逢周六日,百公里的天路上盘桓的都是“车龙”,游客自驾车随意停车、掉头让天路拥堵不堪、隐患重重;游客在天路两边的坝头上、树林里野炊、烧烤,享受美景与惬意的同时,却为天路留下一身狼藉;火热的旅游商机,让沿线村民和部分承包天路两侧土地的单位和个人随意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将大面积草地、林地推平,盖起饭店、烧烤摊点……
看到这些市民痛心发声:这是草原天路无法承受之重,天路应拒绝无序烧烤、拒绝不文明行为、拒绝乱搭乱建,不要再让天路的生态遭到破坏!
草原天路管理不能缺位
目前已开发的132.7公里的草原天路,横跨张北、崇礼、万全三县境内。去年,为了方便草原天路统一管理,张北县设立了张北草原天路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草原天路卫生、交通等事务。
当出现草原天路垃圾遍地、生态被破坏等问题时,张北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很委屈:“我们所有工作人员全天巡视在草原天路上,每天根本顾不上回办公室歇一会,即使这样对草原天路上有游客烧烤、乱扔垃圾的行为也管不过来,更何况天路沿线乱搭乱建的农家乐了。”
“成名”后的草原天路,游客激增为天路带来了巨大的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污染。
每一位游客的到来,或多或少都要为草原天路带来一定的污染,汽车尾气、垃圾、生活污水等等,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剧增,当排放的污染总量超出生态系统或者说管理部门的净化能力后,必然导致草原天路生态旅游资源受到损害,并因此走向恶性循环,最终威胁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这并非危言耸听。草原天路沿线大部分是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庄,对于周边的村民来说,开发利用草原天路的游客资源是获取利益的最直接途径,这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商人看到其中的商机加入其中时,草原天路沿线出现的就是这样一番景象,违规推平草地、铲除林场,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建设各种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农家院和旅游摊点,粗放式的开发不仅破坏了草原天路的生态资源,也影响了草原天路在游客心中美好的形象。
去年至今,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各县多个部门的协作下,草原天路沿线拆除违规近100处,足可见违章建筑建设的速度。
因此,正确引导和规划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其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又能切实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的有机统一,是当前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
生态建设是草原天路之基
能否保护好天路的生态环境是草原天路能否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
草原天路之所以被游客称为“美到灼伤双眼”的路,纯天然无人工打造的自然环境是关键所在,层林尽染的白桦林、五颜六色如链似带的梯田、生态良好的草坪、树林……如果没有这些景致,草原天路也就失去了美丽的资本。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如此高度。因此,对于自然景区的旅游开发应更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这就需要景区开发加强相关管理制度,放眼于长远,着眼于当下。
纵观去年,随着天路知名度的提升,草原天路基础设施缺失等因素致使景区人满为患,游客数量“超标”给天路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与破坏。
游客无限制享受这些旅游资源,没有成本与义务,除了生态草坪、树木被破坏,超量的汽车尾气更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长此以往,在草原天路上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就会成为一种奢望。
草原天路是张家口人的骄傲,如果这个骄傲需要付出破坏旅游生态环境、制造大气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的代价,我们宁可不要这份骄傲。为此,我们有必要为草原天路今后的发展感到担忧,并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算好“生态账”的前提就要算清“经济账”。基础设施建设不投入、环境治理跟不上,草原天路的美景将一去不返。为此,要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科学规划,积极推动景区及周边的综合保护和环境治理,遏制当前景区生态被破坏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