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种质资源是良种选育的基础材料,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保护林草种质资源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贵杰在走访时发现,我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起步晚、进展慢、投入少,整体进展滞后,是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头一个拦路虎。
丁贵杰介绍,我国于2019年才启动第一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国家林草局负责全国25个重点区域野生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各省负责辖区内种质资源普查,3年来,仅在一个重点区域——秦岭开展了普查工作。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每年只有200多万元。
为此,丁贵杰建议:加大林草种质资普查投入力度。一是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林草种质资源普查的支持力度,按照10年内完成第一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的时限,逐年落实普查资金。同时,支持尽快启动全国草种质资源普查。二是建议科技部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对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予以重点支持。
丁贵杰介绍,林草种质资源收集方面,缺少统一规范的收集策略,科研机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各自独立开展资源收集保存,一方面种质资源重复收集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一些亟待收集的资源又没有收集,导致种质资源丧失情况严重。
为此,丁贵杰建议:国家层面制定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策略,加强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的顶层设计,减少重复性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逐步实现林草种质资源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丁贵杰介绍,在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方面,我国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工作严重滞后。由于林木种质资源树体高大,生长周期长,因此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只有建在国有土地上,才能保证种质资源长久安全地保存。目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80%以上依托国有林场建设,但是大多数国有林场并不具备开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技术能力,而具备这种能力的科研院所与他们的合作又并不紧密,导致目前林木种质资源“有收集保存,无鉴定评价”。草种质资源开展深度鉴定评价的数量也较少,达不到为育种创新提供物质基础的种质资源保护初衷。
为此,丁贵杰建议:加大对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支持力度。
一是建议科技部设立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专项,或结合已有专项向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倾斜,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研发、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发掘优异种质、优异基因,建设分子指纹图谱库等,强化林草育种创新基础。二是搭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与科研机构合作的平台,由科研机构带领种质库开展鉴定评价,推进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与科研机构深度融合,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