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加快推动黄河国家博物馆建设

发布时间:2022-03-10 09:45:00丨来源:中国旅游报丨作者:崔哲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但从目前看,我们对黄河文化的系统性研究较为薄弱,对黄河文化的内涵外延与发展历程的探究不足,对黄河所承载的丰厚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时代价值保护、挖掘和阐释不够,对黄河核心遗产和文化标识梳理不细。”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建议,要在深入挖掘、阐释和展示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上多下功夫,加快推动黄河国家博物馆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针对深入挖掘阐释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连玉明建议从三个维度着手:一是从时间上溯源。黄河文化历经数千年,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到中期的仰韶文化、晚期的龙山文化,一直到夏商周时代,谱系连贯、一脉相承,要对黄河文化的持续性进行系统梳理。二是从区域上深挖。黄河文化包括上游的河湟文化、陇右文化、河套文化,中游的三晋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下游的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要对黄河文化的包容性进行深入挖掘。三是从属性上阐释。黄河文化包括农耕文化、草原文化、丝路文化、海洋文化,其中农耕文化最为灿烂,要对黄河文化的开放性进行整体阐释。

连玉明建议,以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从五方面系统构建黄河文化资源展示体系:一是进一步梳理黄河流域先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将其作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整体性保护、系统性展示、活态化传承和创新性利用。二是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快推进黄河流域“考古中国”等重大研究项目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面系统阐释黄河文明的核心价值、典型特征和突出地位。三是建立黄河流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推进历史遗产活化利用,塑造城乡特色风貌。四是完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加强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推进传承体验设施建设。五是积极开展黄河学研究,加快构建黄河学研究体系。

连玉明认为,在深入挖掘阐释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系统构建黄河文化资源展示体系的基础上,应加快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建设。

“目前,黄河流域九省区共有各级各类博物馆45家,但缺少全面系统展示黄河文明的国家级博物馆。”连玉明表示,目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与河南省郑州市成立了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建设工作专班,围绕博物馆功能定位、选址、建设规模、展陈框架等启动了相关研究工作。在他看来,应进一步明确黄河国家博物馆浓缩黄河文明精华、揭示黄河自然变迁、展示人民治黄巨大成就、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功能定位,将之作为能够反映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国家级重点专题博物馆进行规划建设,并积极争取将其纳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从更高层面进行统筹推进。

连玉明还建议,要更好地发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作用,构建区域性博物馆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博物馆文物保护、藏品研究、陈列展览、开放服务、教育传播、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系统全面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灿烂成就,以及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