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草如何固碳?

发布时间:2022-03-09 16:52:16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提到碳汇,人们很容易想到森林的贡献,但草原碳汇作用却被忽视。实际上,草原在增强生态系统碳储量、促进全球碳循环及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修复后的敕勒川草原每年每公顷固碳1.5吨左右,释氧量2.8吨左右。它与我国2.645亿公顷草原一起,每年实现固碳量约6亿吨。

绿草如茵、野花盛开的敕勒川草原

应用适地乡土植物,发掘每棵草的碳汇价值

固碳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地表的生物量吸收,二是根系和土壤的碳储存。草原植物是固碳的重要载体,例如被称为“牧草之王”的苜蓿,单位叶面积固碳量为44.72克/(平米•天),释放氧气量32.52克/(平米•天),能通过其自身地上有机体固定大量的大气二氧化碳,且与它共生的根瘤菌在固碳的同时还能固氮,减少施肥;具备抗旱、耐寒等特性的冰草,固碳量为9.96克/(平米•天),不仅能用于生态修复,且草质优良,柔软、适口性好,幼嫩时是饲养羊、牛、马、骆驼的优质草种;“草原卫士”芨芨草具有节水、耐旱、耐寒、耐盐碱等特点,早春幼嫩时动物爱吃,晚秋成熟时,可用于造纸、造丝,又可编织筐、草帘、扫帚等,还可改良碱地,保护渠道及保持水土。

蒙草“冰草育种基地”

蒙草科研团队在评价筛选多种草原植物抗逆性的基础上,将耐瘠薄、耐盐碱、节水、抗旱等抗逆性优良的草原植物广泛应用于敕勒川草原、乌拉盖草原、乌珠穆沁草原等退化沙化草原修复实践中,在提高草原植被成活率和修复效果可持续性的同时,筛选出“高固碳、低耗能”的“特种草”植物,充分发挥草原碳汇的重要价值。

恢复草原植物多样性,增加固碳能力

研究显示,较高的土壤碳储量与该时期地上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以及多样性物种有关,植物多样性极大的提高草地碳捕获率和碳贮存率。如果在草原生态恢复过程中,使用单一品种进行草地恢复,或营造单一的景观,生物多样性低,会造成固碳能力的降低。

在敕勒川草原修复过程中,蒙草团队运用生命共同体理念,应用一年生与多年生的豆科和禾本科植物品种进行混播,开展多样性建植,通过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经过两年的修复,这里从荒漠、砂石滩变为绿草如茵、野花盛开的草原,60多种植物和一大批动物、昆虫回归草原,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

 矿山生态修复植物适应性评价

位于草原区的扎赉诺尔矿山,从1902年就开始开采,矿区土地上植物极难生长,被戏称为当地的“火焰山”。蒙草团队选取具有抗寒、抗旱、抗贫瘠、抗盐碱、生长快、成活率高等特点的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修复后的矿区各种原生植物恢复生长,植物种类由最初的10多种增加到70多种,每年每公顷土地能够固碳1.5吨,从生态负资产变成了生态净资产。

构建草原碳汇标准,推动草原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实施退化草原修复2.3亿亩,每修复一亩草地约固定0.1吨碳,草原固碳潜力巨大。但是,草原碳汇还没有像森林碳汇一样的相关标准,没办法核算和评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建议构建国家草原碳汇标准体系,核算草原碳汇价值、支撑草原碳汇的开发和利用。 

草原碳汇不仅是一个生态概念,更是草原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草原碳汇的提升不光是简单的播种施肥,更要遵循自然规律。如种植乡土草种,发掘每棵草的碳汇价值,提高节水草原乡土植物应用比例;提升草原增碳技术和固持能力,建设低碳牧场;将草原生态修复、草原矿山生态修复等碳汇增量进行计量,提升生态修复碳汇增量等,通过构建草原碳汇标准,探索草地资源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草原特色经济、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修复前后的敕勒川草原对比

绿草如茵的敕勒川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