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的种子能种出一片草坪种不出草原 王召明建言草种业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2-03-07 21:04:58丨来源:中国网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藏粮于草,还绿依草,好草源于良种,好种依托高科技,草种业对支撑国家“生态修复、草牧业发展、国土绿化”战略意义重大。

中国网3月7日讯(记者 王金梅) 构筑好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需要一颗种子的力量!藏粮于草,还绿依草,好草源于良种,好种依托高科技,草种业对支撑国家“生态修复、草牧业发展、国土绿化”战略意义重大。

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摄影: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蒙草生态集团董事长王召明今年提案继续关注“种子”保护,向大会提交了一篇“关于推进草种业创新高效发展的建议”。

“买来的种子能种出一片草坪,种不出一片草原。”“再齐全的基因库如果不插上大数据的翅膀,就是一个仓库而已。”“要把有用的种子,种在有需求的田间地头。”“用起来就是最大的保护。”这些被媒体报道的“金句”,是王召明深藏内心的忧虑。

王召明带领团队调研修复后的敕勒川草原,了解生物多样性数据

如何把那些急需挖掘、保护、利用的“乡土草种、道地药材、优质牧草”用好,种什么、在哪种、怎么种……这些都是王召明和他带领的生态植绿人苦苦思索和一直实践的问题。

王召明认为,一方水土就要发展好一方乡土草种业。

为此,他提案建议:

首先,构建国家草种质资源库一体化,守护好种源。把全国适地乡土草种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保护起来,资源共享、数据互通,形成国家草种业保护、研究体系。对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已建成的种质资源库、标本、实物及数据资产,建议纳入国家种质资源体系统一管理。评估成果后奖补、委托后续的研发运营,实现全国草种种源保护、科研、应用一盘棋。

在西藏,蒙草建立了高海拔植物种业研究院,成立藏草公司

第二,完善“草种业育繁推模式”,有种子可用、适用。每个地域都有适地“乡土草种、道地药材、优质牧草”。我国草种本就短缺,而适合北方耐旱的、耐寒的牧草品种、生态修复种子、国土绿化乡土草种更加紧缺。草原保护、矿山修复、土壤改良等,急需创新出能顺应自然规律、符合生态低碳要求、高效便捷的研究体系、繁育推广体系、认证体系。加强草种业、地方特色种源的鉴定、分级分类保护、精准改良,用起来就是最大的保护。建议依据自然条件、气候因子、生产与生态发展需求,系统布局草种业优势区域、发展方向,建立国家/地方“草种良繁基地”。设立草种科技服务站或良种推广示范区,联合优质种源企业把开发和科研都下沉到应用端,打通从种子到水肥、种植技术、市场销售体系。

第三,政策帮扶、市场化运作,健全草种产业链。目前草种生产用地成本较高,难以形成大规模、高标准种植基地。建议启动国家草种业良种工程,例如草种生产示范区,扶持牧草良种、乡土草种繁育,探索适合国情地情的草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模式。通过政策引领、市场化运作,组织长效政策资金或产业基金,对具有品种权、能规模化生产加工的企业,给予土地、税收、金融、人才、保险等优惠政策,扶植培育集草种研发、成果转化推广、智能化、机械化服务为一体的“专精特新”草种龙头企业。

蒙草种业中心种质资源库

第四,建立产学研创新联合体,破解技术难题。在有地域特色、区域优势的地方,整合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 搭建国家的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人才、基地、平台一体化建设,解决制约草种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全面提升国家草种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特别是乡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评价、草原野生植物驯化与优良牧草新品种培育、良种扩繁及乡土草种推广应用为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种质资源创新、草种丰产栽培、种子加工和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

雨后的蒙草种业中心上空彩虹绚烂

第五,构建数字种业,精准溯源、赋能产业。草种业研究推广要跳出传统“农业思维”和“单一品种思维”,用数据、靠应用来精准导航。建立数字种业体系,用数字技术分析每一个区域的水土气指标、原来有什么特色种子、现在适合种什么、怎么从资源育成良种、怎么种到地里;品种特性、数量、质量、种植管理、防病虫害、测产采收、加工等,建立“全国种业数字一张网”、“全国农牧林草数字化服务平台”。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就能创新研究种业增产、快繁,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

蒙草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