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保护合理利用 让文物走入“百姓家”

发布时间:2021-12-13 14:29:38丨来源:中国旅游报丨作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各地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利用形式,让文物更好地走入市民、游客生活。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看文物古迹感受时代脉络、体验特色文创丰富历史知识、逛文博场馆感悟中华文明……文物与旅游的结合,越发受到游客青睐。各地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利用形式,让文物更好地走入市民、游客生活。

加大保护力度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各地统筹做好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不断推动文物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今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同时,山东省文物部门不断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通过重点打牢法规、安全、管理、人才基础,推进一批考古工程,实施一批考古课题研究等方式,全力推动山东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海北遗址2006年4月被发现至今,历经多次勘探发掘,出土文物丰富。我们建立起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的文物保护体系,有序开展该遗址的基础文献资料整理搜集、保护规划编制等工作,为全市文物保护社会化做出有益探索。”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常光兴说。

山西省太原市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7处,为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太原市持续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今年前三季度,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文物保护资金2.92亿元,其中,用于文物本体保护修缮0.37亿元,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太原市还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认养,积极推进“文明守望工程”,出台《太原市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认养政策实施细则》,今年新签订文物认养协议4个、达成认养意向3个。

2009年,陕西省西安市颁布实施《西安城墙保护条例》,确定每年11月为“西安城墙文物保护月”,并举办各种活动,使市民、游客在了解西安城墙历史的同时,树立文物保护理念。

“截至目前,我们在墙体、古建筑、交通门洞区域等设置监测点位8500余个,实现了监测区域全覆盖。”西安市城墙管理委员会文保旅游管理部副部长王恬介绍,西安市城墙管理委员会组织分析了20多年积累的监测数据,通过多项抢险工程反复验证和系统性模拟实验,结合病害发展规律,总结出“四色”分级预警监测体系,制定应对措施和工作预案,定期举办研判会,使西安城墙的保护管理工作驶入规范化轨道。

融入大众生活

各地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基础上,或创新打造特色商品,或利用科技手段丰富展陈形式,让珍贵文物走入大众生活。

在日前举办的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上,河南博物院带来的考古盲盒系列文创产品深受观众与参展商喜爱,3天的备货量只用一个上午就被抢购一空。河南博物院把精美的文物仿制品封存在泥土中,并以盲盒的形式出售,既顺应了当下颇受年轻人喜爱的“盲盒文化”潮流,又能让游客体验考古的乐趣。

“挖掘考古盲盒,提升了游客对文物的兴趣,传播了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深化了游客对于考古工作的认知,不仅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了起来,更潜移默化地培养年轻人对考古文博领域的兴趣。”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

在中国铁道博物馆,“雕版火车画”拓印活动吸引了不少观众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近代工业的典型代表——蒸汽机车、集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等融合在一起,让观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铁路文化的魅力。中国铁道博物馆还利用馆藏文物,策划开展创意手工课程,如结合特色品牌“铁博讲堂”,采取跨学科、探究式、全链条、螺旋式学习法推出的专题研学实践课程,把铁路历史文化融入博物馆教育,增强博物馆吸引力。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不断深挖金沙遗址及其背后的深刻内涵,打造了原创音乐剧《金沙》、4D电影《梦回金沙》、科幻动画《梦回金沙城》等一批跨界合作的优秀作品,让游客全方位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我们以遗址保护与研究作为立馆之本,以陈列展览作为服务观众的主要载体,以文化艺术活动作为活态阐释文化遗产的主要手段,以文创开发与社会教育作为嫁接历史资源与日常生活的纽带,让文物和遗址活起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朱章义说。

弘扬精神文化

文物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挖掘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通过文物展示民族形象、弘扬民族精神尤为重要。

甘肃省嘉峪关市稳步推进长城本体保护工程的实施和文物保护展示利用项目,为落实文化传承和宣传普及历史文化,嘉峪关开发了“我到嘉峪关修长城”“嘉峪关长城防线”等研学产品,弘扬长城文化。

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淑敏表示,嘉峪关市将充分利用好墩台、壕堑、关堡及与长城有关联的山川地势、自然风貌,打造露天长城博物馆,同时借助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建设的带动作用,突出长城文化主题,打造嘉峪关长城文化龙头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中国铁道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为了更好地宣传高铁建设成果,让高铁文化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我们与广州灵动创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馆藏文物中的机车装备以及高速铁路动车组元素进行提炼,打造了列车超人系列铁路机车变形玩具。正是这样一件件浓缩了文化精髓的文创产品,使铁路文化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走进千家万户。”

“河南博物院的馆藏文物是见证和体现华夏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脉络的重要文化遗产。发掘文物的内在价值,要保护传承好文化遗产,用活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加强考古界与出版传媒机构、网络科技企业的交流合作,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的活化利用与有效传播。此外,还要依托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场所,将考古成果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文创产品、数字化体验,让老百姓看得懂、感兴趣、想参与、有收获,从而增强文化认同,培育家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萧林说。

(采访组成员:赵腾泽 边锋 王文华 任丽 陈俊成 白骅 张陇堂,执笔:赵腾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