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文化建设百花齐放

发布时间:2021-11-25 09:28:00丨来源:内蒙古日报丨作者:冯雪玉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举措,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精神文化“大餐”,也突显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建设的斐然成绩。

  在呼和浩特市各大公共场所,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舞台上、剧院里,好戏连台,精品剧目轮番上演;公园里、广场上,歌舞飞扬,城市居民施展才艺;图书馆、美术馆内,书香四溢,翰墨飘香,老少欢聚挥毫泼墨……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举措,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精神文化“大餐”,也突显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建设的斐然成绩。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这5年,是内蒙古自治区公共文化事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全区各族群众公共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的一个时期。全区建成公共图书馆117个、文化馆120个、博物馆178家、美术馆25家、苏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86个、嘎查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1.25万多个,覆盖全区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契丹辽博物馆、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全区每万人平均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和群众文化设施面积均居全国前列。

  内蒙古历史悠久,文化绚丽多彩,拥有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长城文化、河套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

  这5年,内蒙古自治区加大了文物保护力度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利用,武安州辽塔保护修缮工程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初步验收; 红山文化遗址、辽上京城和祖陵遗址、阴山岩刻遗址、“万里茶道”内蒙古段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黄河文化系统保护工程启动实施,黄河流域文物资源系统调查和黄河聚落遗址考古研究工作全面展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自治区)建设保护规划》完成编制,启动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计划并开始选址,目前已经选定的3处是:清水河县的北堡明长城、呼和浩特市的坡根底秦长城、包头市固阳县的秦长城。

  这5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内蒙古文化影响力,全区努力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组织编撰了乌兰牧骑原创经典作品名录,复排经典60余部。全区乌兰牧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每年深入基层演出8000多场次,通过“网上乌兰牧骑”开展文艺直播7000余场次、政策宣讲3000余次、在线培训700余场次,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欢迎和高度赞誉;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创排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民族歌剧《江格尔》等7部作品入选庆祝建党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荣获第16届文华大奖,舞剧《骑兵》荣获第12届中国舞蹈“荷花奖”,124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为宣传大美内蒙古和自治区转型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

  为了让游客充分感受内蒙古自然之美、文化之美,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内蒙古自治区下大力气发展全域旅游。“十三五”时期,成功创建满洲里市、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二连浩特市3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克什克腾旗、阿尔山市等15个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累计创建3A级以上景区113家,其中5A级景区6家;创建105个特色旅游小镇,24个村(嘎查)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嘎查);打造116条春季游、自驾游、乡村游、红色游、马文化游、研学游等精品线路。

  内蒙古自治区还加快发展四季旅游,建设了内蒙古冰雪运动中心、牙克石滑雪场等一批冰雪运动场馆场地,大力推广普及冰雪运动项目,推出冰雪那达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呼伦贝尔(海拉尔)冬季英雄会、“助力冬奥”冬季冰雪运动会等冰雪季系列活动,使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冰雪旅游新的目的地,仅2019年冬季,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740余万人次。

  精品演艺、文创和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也有声有色,各类文艺团体驻场演出实现常态化。内蒙古艺术剧院出品的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累计演出351场,接待观众34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内蒙古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发布“呼和浩特传统10味”“赤峰12峰味”等12盟市美食IP,举办“内蒙古味道”国际蒙餐创意大赛和品牌发展峰会,“内蒙古味道”成为自治区文旅又一特色品牌。

  文化铸魂,自信逐梦。5年来,内蒙古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乘势而上,繁荣发展,持续引领社会新风尚,激发发展新活力,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力量源泉。

     (作者:冯雪玉 原标题:乘势而上,文化建设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