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大区如何解决牛羊“吃饭”问题?杜明燕建言天然打草场增产提质

发布时间:2021-03-09 17:21:42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王金梅 苏文彦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水草丰美才能养得牛羊肥壮,全国政协委员杜明燕今年关注草产业,将一份解决家畜“吃饭”问题的提案带到了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中国网3月9日讯(记者 王金梅 苏文彦)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流传甚远的诗,讲述着草原的两大基本元素——“牛羊”与“草”的相生相依、息息相关。水草丰美才能养得牛羊肥壮,牧草的品质和产量上不去,五畜兴旺的愿景也很难实现。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摄影: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作为国家的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内蒙古的牛奶、羊肉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全国消费市场近1/4的羊肉、1/5的牛奶来自内蒙古。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继续实施奶业振兴行动”,更是为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提振了信心、鼓足了士气。

要想发展畜牧业,就离不开优质足量的饲草料,尽管内蒙古草业产量居全国之首,但当前牧草的质与量尚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为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全国肉类供应、助力牧区乡村振兴,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副市长杜明燕今年关注草产业,将一份解决家畜“吃饭”问题的提案带到了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副市长杜明燕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在这篇题为《关于改良牧区天然打草场增产提质、促进畜牧业平稳发展的建议》提案中,杜明燕委员提到,许多草原牧区冷季要持续近半年之久,冬春草料不足对家畜越冬极为不利,是牧区畜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而冬春季节家畜的主要饲草来源就是从天然打草场收获的干草,干草产量对解决草畜季节矛盾、确保家畜安全过冬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我国的60亿亩草原中,天然打草场仅有3.5亿亩左右,其中1.5亿亩在内蒙古。天然打草场生产力原本最高,但因为长期连续打草,加之以往草原生态保护项目对天然打草场关注不够、投入不足,内蒙古天然打草场普遍面临退化,牧草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加剧了冬春饲草短缺问题,草畜矛盾突出,限制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扎鲁特草原牧民用传统方式打草(摄影:白敖敏)

杜明燕委员介绍,目前每年投入约187亿元用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奖和退牧还草,一定程度缓解了草原生态压力,但主要受益对象并非打草场。天然打草场营养和种子库匮乏,禁牧休牧等被动恢复措施效果不佳,急需辅助人工措施,才能尽快恢复生产力、提高牧草质与量。 

呼伦贝尔草原打草季(摄影:许卫国)

为此,杜明燕委员建议:农业农村部加大对牧区天然打草场的关注和投入,增设针对天然打草场的补贴和建设性投入,通过疏松土壤、提升养分、改善结构等技术手段,恢复天然打草场草地生产力、优化牧草品质,以保障牲畜越冬饲草供应,为促进牧区畜牧业现代化、增加牧民收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奠定物质基础。

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杜明燕委员说:“我们的大草原、大森林是世界级地域生态品牌名片,也是绿色生态产业名片。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走好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增强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绿色生态优势产业,让世人认识内蒙古绿色优质产品。”  

杜明燕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小组会上发言

作为唯一一名鄂温克族全国政协委员,杜明燕几年来的履职提案一直围绕着她挚爱的那片草原和森林。2019年,杜明燕委员提案建议“将呼伦贝尔核心地带的670万亩耕地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及“让鄂温克族古老的驯鹿驯养习俗形成产业”,2020年,她又建议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猎民划定驯鹿饲养繁殖区域,守护“最后的使鹿部落”。 

全国政协委员杜明燕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达瓦家驯鹿猎民点调研(摄影:古新军)

2021年全国两会,杜明燕再次为家乡的驯鹿“发声”。2020年5月,驯鹿被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家畜身份“板上钉钉”。杜明燕建议跟进相关政策配套,将驯鹿纳入农牧业补助政策范围,并协调保险部门开展驯鹿保险业务等,建立完善的驯鹿养殖保障制度,保护和发展好我国唯一的驯鹿种群,传承弘扬鄂温克族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