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寒风凛冽,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乌日根温都日勒嘎查牧民王泽民家的牛却在暖棚里悠闲自在地吃着草料。
“你看,这就是我家新盖的暖棚,那边还有专门的产房,今年还储存了500多吨饲草,我的300多头牛享福着呢。”王泽民乐呵呵地说,“自从建立了家庭牧场,我们的抗灾能力变强了。去年下大雪,我家的牛没掉膘,周围好多人来取经呢。”
王泽民一边打理牛圈,一边道出他的养牛经:“以前放牧,我们把牛散养在草场上就不管了,牛能吃多少算多少。如今,我们采用集中舍饲育肥,将大牛、小牛、怀孕母牛、出栏牛按类别分7个棚圈分栏管理,还配有专门的技术员,牛产犊也有专门的产房,还与专业公司合作做防疫。”
在阿巴嘎旗,像王泽民这样运用现代生产经营理念管理家庭牧场的牧民不少。如今,不仅畜群结构发生变化,生态畜牧业理念也深入人心。
2019年,阿巴嘎旗被确定为自治区牧区现代化试点旗。按照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重点工作,围绕解决牧民增收与草原保护的矛盾,通过严管理减劣畜、强扶持增良畜、树典型提认识、抓治理强修复,以优化草原网围栏为尝试,推动“草原绿”成为牧区现代化最靓丽的底色。
草原是牧民生存的根,是牧区发展的本。当地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传统放牧模式,平均150亩草场才能养一头牛。而在舍饲圈养模式下养牛,200多亩地养了300多头牛,其余草场的生态压力一下就小了,牧民收入也上去了。
“我有2000多亩草场,以舍饲圈养为主。我打算明年种些树,按照草畜平衡要求在这里养一些本地牛,到时候牛儿在树丛中溜达,夏天不热、冬天抗风。”王泽民告诉记者,他如今养牛的思路是“来者不拒”,育肥牛、冷配牛、当地肉食牛都养。
增绿又提效,阿巴嘎旗探路牧区现代化。近年来,阿巴嘎旗出台一系列惠牧政策措施,提高绿色优质畜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托牛所、动物医院等现代化牧业生产项目应运而生。
每个交易日,位于查干淖尔镇的原上牛业活畜交易市场都分外热闹。这是目前阿巴嘎旗规模最大的托牛所和活畜交易市场,占地200亩,现已建成牛棚20栋、粮草库2000平方米、交易牛圈7000个,可托牛3000头左右,每日可交易活畜1万头(只)左右。“牧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交易,省时省力。”前来交易的牧民竖起大拇指。
让牧民增收,为草原减压。如今,行走在辽阔无垠的阿巴嘎草原上,处处生机盎然。从畜牧业结构性改革到牧区现代化管理,从家庭智慧牧场的推广到培育新型牧业经营主体,从探索规模经营机制到扩大牧区社会化服务,阿巴嘎旗走出一条牧区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作者:韩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