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奶业振兴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充分展示了内蒙古自治区依托草原资源推动奶业振兴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内蒙古拥有13亿亩天然草原、3000万亩人工草地,80%的奶牛集中在嫩江、西辽河、黄河三大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两大草原五大优势区域的31个旗县(市、区)。内蒙古自治区依托草业资源优势,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粮改饲试点、草牧业发展示范等项目,推进五大优势区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鼓励养殖企业、种植合作社及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对接,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种养结合就地就近保障饲草料供应。青贮玉米、苜蓿种植基地达到1500万亩和658万亩,其他人工种草1000万亩。
内蒙古自治区印发《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建设一流饲草料基地要求,要求提升优质饲草供种能力。以苜蓿为重点,加强优质饲草育种技术研究,加大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力度,提高良种化水平。到2022年,苜蓿种子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苜蓿种子160万公斤。
建立高产优质饲草料基地。在黄河、嫩江、西辽河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五大奶源基地大力推广全株玉米青贮,配套建设青贮玉米基地700万亩,就地就近保障青贮饲料供应。支持中西部黄河流域、东部西辽河—嫩江流域和北部牧区寒冷苜蓿种植带建设,建设优质苜蓿种植基地700万亩,提高国产苜蓿产量和质量。
(作者: 蔡鸿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