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内蒙古通辽霍林郭勒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矿”系统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建设“推开窗是森林、走出门是花园、出了城是草原”的全域生态城市,使城市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实现了华丽转身,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绿色生活方式中提升幸福指数。
加强污染防治,优化环境质量
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工程,强化饮用水源地管控工作,2016年至今全市4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年稳定达标;严格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措施,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集中排查;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投资3343万元,完成嫩江流域霍林河境内水生态修复工程,水功能区水质检测达标率100%。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霍林河宝日呼吉尔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水污染防治。为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及回用率,2016年以来,共投资1.73亿元完成56.8公里污水管网线路铺设工作,目前中水回用率已达到100%。当前,我市工业园区内污水产生量5.5万吨/年左右,所有污水均收集到污水处理厂,无污水直排现象。重点企业对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后循环使用,基本实现了污水不外排。
强化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恢复绿色发展底色
推进工业窑炉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工业窑炉整治清单,针对重点项目实施在线监测,该市涉及窑炉企业28家,已全部整改完成。总投资7.0亿元于2019年底完成14台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装机容量为5770兆瓦,让电厂冒出“朵朵白云”。全市所有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 毫克/立方米)。投资4.81亿元建成了7套电解铝烟气超低排放工程,覆盖全部已建成的188万吨电解铝产能,二氧化硫、氟化物、粉尘较国家标准减排90%以上,经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的专家组认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项目荣获了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同时,引导大型电解铝企业投资1.77亿元,开展了电解铝无组织排放技能改造,再次走在了全国铝行业深度减排、绿色转型的前列。
推进城市蓝天工程,强化污染减排
2016-2017年该市共完成267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发放燃煤锅炉补助资金180万元,并对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进行监管改造。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在工业园区A区、B区内建成企业可供热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全部利用锦联铝材电厂(设计供热能力130万平方米)和霍煤鸿骏自备电厂(设计供热能力745万平方米)生产余热进行集中供热。投资2.7亿元建成了9处封闭储煤仓,大型煤炭开采企业以封闭皮带输煤系统和专用通道运输煤炭;开展煤炭集运站封闭式装卸、运输、仓储整治40个治理点,总治理面积达到148万平方米,逐步实现“储煤不见煤、运煤不露煤、产煤不散烧”的目标。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全市投资5.2亿元,完成绿化治理面积20554亩;完成草原便路治理4976.94亩;完成退耕还草1.1万亩,投资325.4万元,回租耕地种草每年1.49万亩;投资3.6亿元,完成城市绿化面积257.85万平方米,将绿色践行为城市的常态化底色。
建设绿色矿山,筑牢生态屏障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以来,霍林郭勒市相继出台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整改工作方案(2018—2020年)》将全市33家矿山企业纳入整治范畴,其中,煤矿11家、非煤矿山22家,坚持“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全力推进治理工作。累计投资7.28亿元,绿化治理面积3.04万亩,全市达到治理条件的矿山全部清零,治理面积是过去40年的一半以上。强化非煤矿山治理力度,按照“规范生产、保障所需、边产边治”原则,将22个非煤矿山整理为5个,其余17个全部取缔开展生态修复,累计投入610.5万元,完成治理面积1036亩。同时,科学规划、打造精品,提前着手谋划矿山生态治理的“后半篇”文章,在获取生态效益的基础上,重点挖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导企业在治理区域种植大果沙棘、枸杞等经济作物,配套发展相关产品精深加工;规划建设园林式景观,让矿区变景区,配套发展旅游业,建成有经济效益的“果园式”矿山、“园林式”矿山、“旅游式”矿山,努力释放矿山治理的综合效益。
眼下,在霍林郭勒这片土地上,生态修复的号角响彻大地,全市上下,正齐心协力唱好“生态歌”,迈好“幸福步”,全力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绿色梦想不断延伸。
(文:武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