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草业科技创新短板需加快补齐

发布时间:2020-11-17 10:30:00丨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丨作者:杨富裕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我国60亿亩草原覆盖2/5国土面积,近4亿农牧民生活在草原地区。草业和草原肩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任,但是目前,我国草业与草原科技研发还亟待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草业和草原绿色发展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我国60亿亩草原大部分分布在边疆地区,覆盖2/5国土面积,近4亿农牧民生活在草原地区。我国还饲养着世界1/5 的羊、1/11 的牛。中央1号文件2015年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2020年提出“发展草食畜牧业”“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

草业和草原肩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任,但是目前,我国草业与草原科技研发还亟待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草业和草原发展科技支撑不足

由于我国草业和草原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缺乏或受制于人,产业发展存在瓶颈制约。

我国草种、草产品添加剂、草业机械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国外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90%。

目前,我国优良牧草草种70%以上和草坪草草种95%依赖进口,草种进口量近10年增加3倍以上。近10年,苜蓿干草进口量增加6倍以上。我国牧草产业产值不到美国的10%,草种产值不到美国的5%,割草机、搂草机保有量仅为美国的1%,打捆机保有量仅为美国的0.1%。我国草业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附加值低。美国食用草加工业产值近30亿美元,我国则几乎是空白。

草原生态保护利用任重道远,支撑绿色发展能力不足。

我国草原退化还未得到根本遏制,草牧业生产力衰减,草原生态问题仍然突出。另一方面,牲畜超载还较为明显,迫切需要加强草原保护与合理利用。

2018年,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为10.2%,对草地生态造成巨大压力,兼顾生产生态的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模式尚未建立。目前全国20多亿头(只)草食畜禽每年缺优质牧草2亿吨以上,美国、新西兰和欧盟规定养殖1头奶牛须配备5亩以上土地用于种植饲草,解决粪污消纳和粗饲料保障问题。

创新链条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

苜蓿在美国是第四大农作物,年产值110亿美元,对奶业贡献率达38%。新西兰动物饲料近100%来自草业,美国约占70%,而中国仅为8%,其余依靠谷物支撑。

目前,我国草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草产品形式单一,缺链缺环现象严重。由于研发与生产不能有效衔接,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创新能力弱,这需要加强草业全链条技术创新。

草业与草原科技创新重点

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草业与草原科技应不断打破常规技术瓶颈和拓展农业属性及功能。

研判好技术发展将给草业与草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新一代生物技术将显著加速种业变革,大幅提高育种效率,颠覆种业形态,未来培育草业新品种周期将大大缩短。另外,按照人类需求定向设计创造草的新品种、新物种及培育超级高产草、耐极端环境草、高品质草等将成为可能。智慧智能农业技术、微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农业机器人技术、北斗导航系统等的快速发展,将变革草业与草原生产方式。无人牧场、数字草原、智能放牧、草原精准修复等场景将不断涌现。草业与草原生产将由数字化、网络化再到智能化发展,向“机器换人”方向发展。

做好草业与草原科技创新系统设计。

新时代新任务新需求,应用系统思维、工业化思维、和谐共生思维、三生融合思维设计草业与草原科技创新工作,立足乡村振兴、创新型国家建设、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面向支撑我国建成农业科技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引领农业农村经济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分析梳理现有科技和产业工作面临的技术瓶颈与存在的短板,提出面向未来30年的科技方向与政策建议,系统谋划,全链条、一体化顶层设计,推进草业与草原发展实现现代化。

把握好草业与草原科技创新方向。

草是覆盖国土面积最大的植物,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尽快补齐草业与草原存在的科技创新短板。

长期以来,优良草种质资源挖掘创新不够、优质草产品匮乏、草业精深加工欠缺、草畜一体化程度不高、草地生态退化严重、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不足、智慧草业与数字草原发展缓慢、草业机械关键部件受制于人等瓶颈问题尚未解决,迫切需要加强科技支撑。

进一步加大草业与草原科技研发投入

党的十九大以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草业发展有了新的引擎、新的方向。大力发展草业和草原,事关国家食物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为未来现代牧场、无人牧业、数字草原、高值草业、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强化对草业与草原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草业和草原科技创新投入在整个农业科技投入中的比例还很低,不到1%,这与占国土面积40%的比例十分不相称。建议国家增加草业与草原科技研发投入的份额和比重,加大持续支持力度。创新项目立项机制,鼓励高效、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协会或学会、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提出并申报项目。探索建立国家、企业、金融资本、联盟共同投入项目研发的机制。开展草业和草原多功能和全产业链创新,挖掘产业在生态、牧业、能源、食品、医药、化工、休闲等方面的最大价值。

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切实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技术为重点、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着力推进草业和草原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高效配置社会科技资源,运用市场机制整合集聚产、学、研、金融等创新资源,对重大难题和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突破草业和草原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产业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快速提升草业和草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快速提升我国草业与草原科技水平。

加强草业与草原科技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与草业和草原科技发达国家在草种业、草加工、草机械、草添加剂、叶蛋白提取等精深加工、草原智能监测与生态治理等方面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快速提升我国产业科技水平,增强我国草业与草原产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杨富裕系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