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文旅融合释放扶贫新效能

发布时间:2020-10-20 15:50:00丨来源:通辽日报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通辽市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治贫治愚”“扶志扶智”,文旅融合扶贫真正成了脱贫攻坚的“催化剂”与“加速器”。

在脱贫攻坚战中,文化既能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又是转变思路的突破口、促进发展的“加油站”。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治贫治愚”“扶志扶智”,文旅融合扶贫真正成了脱贫攻坚的“催化剂”与“加速器”。

近年来,科尔沁区大力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夯实农村文化阵地,相继开展了“脱贫攻坚文化轻骑兵送戏下乡”、农牧民汇演等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等脱贫攻坚政策进行了宣传讲解与互动问答。同时,通过在科区204个贫困嘎查村开展“公益电影助力脱贫攻坚”主题放映活动,使贫困群众及时了解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掌握脱贫科技知识。

库伦旗把大力推进文化扶贫作为重要抓手,在茫汗苏木、六家子镇、养畜牧林场等地开展了送戏下乡、上门送书、拍全家福等一系列“助力脱贫攻坚、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文化扶贫下乡活动,让文化扶贫的力量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不断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为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为脱贫攻坚加油鼓劲、振奋精神,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左后旗利用送文化演出下村、宣讲团、新媒体等多种方式把各项惠民政策方针宣传到各村各户,落实到各村各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宣传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鼓舞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让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同时,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群策群力助力脱贫攻坚,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确保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通辽充分发挥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带动作用。连续三年制定了年度工作要点,将产业扶贫工作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确保产业扶贫出实效。启动了《通辽市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加强顶层设计,为全市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2018年到2020年,全市5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脱贫。

2018年起,通辽连续三年重点建设了21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通过典型引路,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每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获得1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产业扶贫带动作用。今年,通辽争取450万元自治区级旅游发展资金,用于支持开鲁县麦新镇红色旅游基地等10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最高带动贫困户每月增收2200元,最低每月增收280元。连续两年争取上级资金821万元,用于支持全市79座旅游厕所建设。

加强宣传推介、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助推全市乡村旅游品牌化发展。目前,通辽已成功创建19家自治区级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通辽市文旅广电局与市扶贫办开展非遗扶贫工坊认定工作,共有8家单位被认定为通辽市首批非遗扶贫工坊。策划实施乡村旅游暨旅游扶贫公益活动,将旅游公益扶贫贯穿到“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中,谋划了三条旅游扶贫线路,整合全市优质旅游资源,连点成线、串珠成链。连续两年举办了“老乡你好”大型公益扶贫自驾游走进通辽活动。推进重点旅游村创建工作,连续两年共有3个嘎查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推进民宿建设助力旅游扶贫,目前奈曼旗宝古图村等7个嘎查村178户农户已具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

组织旅游部门和新闻媒体集中对全市旅游扶贫工作典型进行实地采访,推出了全市旅游扶贫典型案例。成功召开全市旅游扶贫工作现场会,交流典型经验和作法。科左后旗草甘沙漠旅游区带动33户117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事迹被185家境外媒体转载发布,被列入全球减贫案例。

(记者:管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