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走近《科尔沁诗人》
近日,内蒙古通辽市作家武随文长篇小说《科尔沁诗人》新书首发暨品读会在内蒙古民族大学新华书店举行。
民族出版社汉文编辑二室主任、二级编审、首届“国家民委文化名家”欧光明在新书首发暨品读会上致辞说,作者能完成这样一部架构庞大、内容丰富的小说与作者长期担任宣传工作并注意收集创作素材有关,更与作者熟悉这片土地的历史、民族风情、文化密不可分。小说主人公嘎拉对科尔沁的热爱、对于家园受污染的痛心、还有那份年近不惑,却依然保持赤子之心等情结非常感人,书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人文让他感受到科尔沁是非常厚重的一片土地,值得每个人珍爱、珍惜。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李明君教授说,这是一部现实的生态小说,描写的是以诗人嘎拉为代表的科尔沁人治理风沙、保护生态的故事,以一种非常感性又极具现实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受到人为破坏以及人与自然抗争的事实,从中折射出许多值得大家反思的问题,但作者又没有一味地将笔墨集中在生态恶化的过程,而是更多地通过主人公治理风沙的不断探索,为科尔沁沙地的未来寻找出路。不论是写诗的诗人武随文还是写小说的作家武随文,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出他是一个极具科尔沁情结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科尔沁诗人嘎拉本身就有着武随文自己的影子。
“这本书里描写了很多科尔沁的历史、文化、民俗等等知识,使我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更多的敬意,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初衷。这本书是一个建构在以环保为主线上的小说,对故乡草场的退化,生态污染及治理、民生、治沙及其人物命运,作者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和观察。草原沙漠化怎么办呢?我想这原本不是一个诗人要回答的问题,诗人要去歌颂、去批判、去描述,但如何技术化地解决困境不是诗人的特长,但我们的‘科尔沁诗人’却去寻求这样的脱困之道。他治沙植草,与污染做唐吉诃德式的斗争,带领同胞去种植药材、寻找未来。所以嘎拉是科尔沁的典型,也是科尔沁的良心。文学作品不仅描述和评论,还试图去找现实的出路,是非常可贵的。”民族出版社审校室专职终审、副编审德庆央真以一个编辑的角度,从民族情感、科尔沁文化、艺术手法,对作品进行了精到的解读。
《科尔沁诗人》责任编辑宝贵敏认为,《科尔沁诗人》这本书关注并呈现科尔沁这片土地面临的多重困境:首先是生态困境,生态问题也是个普世性的问题,诗人嘎拉是个环保斗士,他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对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和民众的呼吁表现出深切的关注,并以自由诗人的身份在家乡种草,保护生态。作者以饱含良知的笔,以他的切肤之痛,用文学的方式呼吁并揭示出科尔沁的生态困境,让读者陷入沉思;第二个是文化传承的困境,主人公嘎拉不断以文化解说者的身份、姿态表达他的科尔沁有多么的美好、伟大,这恰恰是因为我们的文化遇到了问题。作者为故乡书写作传,他用自己的笔挽留传统文化,这也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第三个是文化找寻与回归的困境,作者以找寻祖先文化的姿态刻画那沁儿这个角色,突出科尔沁文化的厚重与绵延,力图找到传承之路,这是这本书的文化脉络。铺陈出如此庞大的故事,书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又合情合理,作品结构、故事情节也是这本书的成功之处。
“这部小说结构非常好,我个人觉得有两条线索,一个是嘎拉治沙,另外一条就是嘎拉和从美国回来的蒙古族女孩那沁儿的感情故事,虽然这个感情故事占了很大的篇幅,但是那沁儿所承担的角色是个寻根的人,所以她有更重要的一个角色位置。然后还想谈一下思想,我最喜欢的就是作者的女性观,书中的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像仙女一样美好,作为一个女性,我要向武老师表达我的敬意。”新疆作协会员阿依努尔评价《科尔沁诗人》。
活动现场,还有许多文学爱好者分享他们的读书心得,通辽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记者,通辽日报记者及参加活动的嘉宾现场朗诵了武随文诗作及《科尔沁诗人》部分优美篇章。
【作者简介】:武随文,又名武·嘎日迪,蒙古族,生于科尔沁草原,自童年对科尔沁有着深刻的体验,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乃一生喜怒悲欢之根源。现供职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委宣传部,曾出版诗集《科尔沁的诗》。
点击阅读更多《科尔沁的诗》:
《科尔沁的诗》终章丨告别时不要回望,回望就再也走不出她的目光
《科尔沁的诗》㉔丨英雄手握长生天的弓箭,披星戴月守护草原吉祥
《科尔沁的诗》㉓丨千万头牛羊卧在河边,守护格日朝鲁宁静的睡梦
《科尔沁的诗》⑱丨六千年来的岁月里,他们在哪里驻足、走向何方
《科尔沁的诗》⑫丨苏日图领着乡亲走出沙海,走向水草丰美的福地
《科尔沁的诗》⑪丨达雅波尔揉碎了他的骄傲,扯断了他坚硬的心弦
《科尔沁的诗》⑧丨把自己撕扯成破碎的旗幡,飞蛾扑火、情不自禁
(文:王利平,视频:田川、刘洋,来源:中国通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