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防控草原鼠害每年挽回损失4500万元

发布时间:2019-11-12 15:43:30丨来源:绿色时报丨作者: 王涛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近期,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与甘肃农业大学联合对玛曲县草原鼠害开展调查,发现草原鼠挖洞造丘行为造成草地大量秃斑和裸地,加剧了草地退化。调研组提出,及时制定分类整治与精准施策相结合的防治对策,是进一步提高草原鼠害生态防控能力的关键。

近期,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与甘肃农业大学联合对玛曲县草原鼠害开展调查,发现草原鼠挖洞造丘行为造成草地大量秃斑和裸地,加剧了草地退化。调研组提出,及时制定分类整治与精准施策相结合的防治对策,是进一步提高草原鼠害生态防控能力的关键。

甘肃省每年约6000万亩草原遭受鼠害,其中一半以上为严重危害区,主要为害鼠类有鼢鼠类、鼠兔类、沙鼠类、跳鼠类、黄鼠类等,重点区域包括中东部黄土高原、东南部陇南山地、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等地区。近年来,甘肃省每年防治鼠害面积约500万亩,按平均每亩挽回牧草损失30公斤、每公斤鲜草0.3元计算,每年挽回牧草损失1.5亿公斤,约4500万元。

为加强草原鼠害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治能力,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开展了全省草原鼠类区系调查及草原鼠害区划研究,集成多种草原鼠害治理模式,主持完成的“甘肃省鼠害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获甘肃省2008年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编制发布《草原生态控鼠技术规程》《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站建设规范》两项地方技术标准,编写培训教材《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制定《甘肃省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站管理办法》。

目前,甘肃已基本形成省、市(州)、县三级鼠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建立了一个省级、两个地级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和17个县级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站,同时开展村级测报网络建设工作。为防治鼠害,甘肃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生物与物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充分发挥不育剂种群密度调控和食物链天敌调控作用,采取鼠洞填埋、鼠丘耙平、补播、施肥等措施,提高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将鼠害密度控制在危害阈值以下。

下一步,甘肃省将进一步加强草原鼠害预警防治工作。加强保障措施,提高防治水平。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草原鼠害防治条件,提高应急防治能力。强化体系建设,推行联防联控。加大培训力度,建设专业化技术队伍,提升技术指导和服务能力。开展防治宣传,实行群防群控。创新预警技术,推广绿色防治。在地面监测的基础上,引入无人机航拍技术监测鼠洞鼠丘分布情况,校正鼠害预测预报模型,提高监测预警的效率和准确性。针对不同区域鼠害发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案,进一步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物理防治和生态调控比例,确保防治无害化。

(作者: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