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稿丨西藏琼结县:风云翻卷70年 教育事业结硕果

发布时间:2019-09-28 18:40:17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曲杰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70年来,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西藏琼结县所有适龄儿童和教学对象都能够享受到更高水平、更加完善、更加丰富的国民教育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白玛央宗;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普布扎西;辽阳市第一中学,旦增尼玛,索朗益西,普珍……”日前,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加麻乡加麻村举行的“集体升学宴”上,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扎西加措春光满面,代表村党委为全村2019年金榜题名的优秀学生代表发放了录取通知书。这样的喜庆场面,正是70年来、特别是西藏民主改革60年以来琼结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70年前,全县没有1所正规的国民教育机构,没有1名接受过现代教育培训的教师,更谈不上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如今,全县已经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共有幼儿园22所、专任教师54名、在园幼儿665名,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100%;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建立了教学资源基本均衡的乡镇小学5所、专任教师123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投资近亿元在建的琼结县完全小学集中办学点项目已即将完工;县中学课程设置齐全,办学条件优越,专任教师68名,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100%。

70年前,全县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一片空白、文盲遍地。而今,全县所有适龄人口都可以到职业教育机构接受技能教育,群众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识越发浓厚,全县人口基本脱盲,干部群众都能自主选择继续教育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到高等学校继续深造。

70年前,全县没有专门的教育事业发展主管部门,仅有的寺庙教育也被权贵把持。而今,琼结县教育局(体育局)设有正副局长编制3名、干部20多名,各学校也设有正副校长、书记、教务主任等管理岗位,基本实现了教育管理规范化。

70年前,仅有的寺庙教育主要靠农奴主捐赠的钱粮运转,只为权贵寺僧服务。而今,中央和区市财政每年都会下拨各类教育专项经费,充分保障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县级财政每年配套教育经费不低于20%,2019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715.5万元。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资金就突破了1.5亿元,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各学校办学指标均已达到自治区标准化要求。今天的琼结各大校园,窗明几净、温馨舒雅,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70年前,当地没有专门的教育资助政策,广大穷苦农奴想要接受教育的愿望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遥不可及。而今,党和政府出台的“三包”、“营养改善”、教育资助基金、15年免费教育政策、大学生专项资助等教育惠民政策覆盖全体公民,资助力度前所未有。今天的琼结没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真正实现了教育公平。

70年前,全县仅有的寺庙教育,没有1名接受过完整现代国民教育的教师。而今,全县各教育阶段教师共有260多名,而且都是专任教师,不少是从国内名牌大学和专业学校毕业的,基本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接受过完整的教育理念熏陶,掌握了较为科学完备的现代教育方式。

70年前,仅有的寺庙教育教授的内容单一有限,教学围绕的是寺庙,服务的是权贵阶层。而今,全县各阶段教育机构完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办学条件等都能达到自治区标准化要求,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当前全县教育系统正在深入实施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教育目标已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向更高水平的培养健全人格方向转变。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全县所有适龄儿童和教学对象都能够享受到更高水平、更加完善、更加丰富的国民教育资源。近年来,全县教育教学工作持续走在全市12县(区)前列,各中小学校每年都能输送10多名内地西藏班学生,每年都有100多名琼结籍大学毕业生。




(文: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