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宁,天下平” 任亚平就“黄河之肾”乌梁素海生态修复保护调研

发布时间:2019-09-25 11:50:33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王金梅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9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亚平带队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就“‘黄河之肾’乌梁素海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保护”调研并座谈。

中国网9月25日讯(记者 王金梅) “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9月23日-24日,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亚平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就“‘黄河之肾’乌梁素海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保护”调研并座谈。    

任亚平调研组一行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实地观摩沙盘,了解乌梁素海治理有关情况

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总排干、乌梁素海、天赋河套总部及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地,并与巴彦淖尔市政府、政协、河灌总局、水利局、黄河工程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乌拉特前旗、磴口县等有关地区代表共同座谈,就“乌梁素海治理及生态修复保护项目”交流、座谈。

任亚平一行在内蒙古黄河流域水利信息化考察调研

乌梁素海与黄河是什么关系?“自然之肾”缘何成为了“生态之患”?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防凌防汛、水质净化的重要功能,被称为黄河的“自然之肾”。        

1850年以前,黄河在三盛公上游的二十里柳子处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由于乌兰布和沙漠不断东侵,北支逐渐淤积堵塞,1850年以后,南支演变为现在的黄河干流。乌梁素海是北支主流与南侧黄河汇合途经的“河迹湖”,现在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平均库容为4亿立方米。

随着河套灌区的开发,农田退水、城市生活污水、工业生产废水、沿山山洪水等排入,乌梁素海成为河套灌区唯一的“承泄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区水体一度污染严重,沼泽化进程加快,湖区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

通过综合治理,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水质由以前的劣Ⅴ类改善为基本Ⅴ类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内蒙古“一湖两海”综合治理高度重视。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水体富营养指数保持在轻度水平,水质由以前的劣Ⅴ类改善为基本Ⅴ类,乌梁素海水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由于乌梁素海主要的污染源——面源污染客观上难以彻底根治,内源污染国内尚无先进的技术,乌梁素海水质很难稳定好转。 

 解决“乌梁素海之渴”,“饮鸩止渴”不行、“远水也解决不了近渴” 任亚平认为河湖联通、生态补水方案可行

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亚平在调研座谈会上发言

任亚平在座谈会发言中说,“天下黄河,唯富一套”,这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厚爱和馈赠。建国以来,河套水利开发史上经历了两次“壮举”,第一次是解决了“灌”的问题,第二次解决了“排”的问题,如果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第三次的话,那么我们重点要解决“通”的问题。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河迹湖”、最大的功能性湿地、“黄河之肾”,乌梁素海生态状况和黄河保护息息相关。乌梁素海“病”不得,但是目前“病”得不轻,“病”在于“渴”,必须解决常年生态补水的问题,才能彻底消除乌梁素海生态隐患。如何解决“乌梁素海之渴”?“饮鸩止渴”不行,“远水也解决不了近渴”。任亚平进一步解释,“鸩”是指农田排水、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等,这些水对于乌梁素海不但杯水车薪,而且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而用总干渠这个“远水”来补水同样不可行,总干渠主要承担着1000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除了补水时间、空间的冲突之外,还有“凌汛期补水对沿途水利设施的破坏性大、维护成本高”等诸多现实问题,让总干渠承担解“乌梁素海之渴”的功能,非明智之举、更非长远之计。

任亚平认为,乌梁素海的治理不在于向黄河多输入多少优质水,而在于向黄河少输入多少劣质水。要想彻底地解决乌梁素海污染问题,主要还是要解决“通”的问题,“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只有“通”了,让水循环起来,才能彻底解决目前最难克服的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问题。

丰收节里,俯瞰河套平原,金色与绿色交相辉映

就巴彦淖尔市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乌梁素海水生态修复保护工程项目”中提到的河湖联通、生态补水治理乌梁素海方案,任亚平表示赞同,并建议进一步将项目实施的必要性、方案的可行性提升、深化、细化。任亚平说,我们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人民,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

水从哪来?河湖联通方案是否会增加黄河用水指标?

为促进乌梁素海生态改善,从2013年起,黄河每年经红圪卜排水站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2-3亿立方米,2018年增至5.94亿立方米,2019年计划应急生态补水5.65亿立方米。黄河水利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9月16日,黄河2019年已向乌梁素海进行生态补水4.18亿立方米,乌梁素海向黄河退水5.27亿立方米。

但是,黄河生态补水乌梁素海,只是救急。乌梁素海生态治理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综合施策、科学治理。
2019年全国两会,一位“揣着地图上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引发媒体关注,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内蒙古区委会主委、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也是这次巴彦淖尔调研组成员之一。

2019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内蒙古区委会主委、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带着一张地图上两会,为乌梁素海治理献策,图为休息期间与同界别委员交流(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郑福田这篇“关于恢复黄河故道,利用总排干引水,改善乌梁素海和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的提案”,也是与巴彦淖尔市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充分研讨、论证,结合乌梁素海水生态修复保护工程系统规划,提出的建议:恢复黄河北支故道,实现“河湖联通”,实现常年生态补水,利用过境活水改善乌梁素海生态环境。

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巴彦淖尔市目前已初步编制完成了《乌梁素海水生态修复保护规划》。乌梁素海水生态修复保护工程项目总的思路是:从三盛公水利枢纽上二十里柳子乌兰布和分洪区引入黄河水,利用部分黄河北支故道,建设生态补水专用通道,穿越乌兰布和沙区,接入总排干源头后,经由全长203公里的总排干主干段向乌梁素海补水,之后经总排干出口泵站回归黄河,利用过境活水调剂和改善整个乌梁素海的水生态环境。

被誉为“北方都江堰”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恰似总干渠的心脏,灌溉着广袤丰饶的河套平原,是河套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项目不增加引黄用水指标。黄河巴彦淖尔段多年平均槽蓄水量约8亿立方米,河套灌区现有乌兰布和、乌梁素海两个分洪区,凌汛期和主汛期现状分洪能力为3亿立方米。该工程实施后,分洪引水能力可增加到6.3亿立方米,该部分水回归黄河后,又能发挥对黄河水量的调蓄作用。

“生态保卫战”需与“常年生态补水”相结合 彻底消除乌梁素海生态隐患

目前,巴彦淖尔市为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打响了一场“生态保卫战”,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治理全面展开。在城镇和工业园区,做到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全收集、全处理,再排放;在河套灌区,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乌梁素海湖区,开展内源治理,除了生态补水之外,实施入湖前湿地净化、网格水道、芦苇加工转化,促进水体循环,改善湖区水质。此外,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加快建设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减少泥沙流入黄河,阻止沙漠侵蚀河套平原;在湖区周边全面开展矿山和草原生态修复。

在河套灌区,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图为相关样品展示区

为了解决常年生态补水的问题,彻底消除乌梁素海生态隐患。巴彦淖尔市正在积极争取恢复黄河故道引水功能、推进河湖水系连通项目,希望通过政协调研、委员提案,能够让国家有关部门对《乌梁素海水生态修复保护规划》进行科学论证,并将该工程纳入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统筹规划中。如果项目能够实施,就可以实现乌梁素海常年循环输水,进一步扩大河套平原生态功能区范围,阻止乌兰布和沙漠东侵河套,为黄河凌汛期主汛期分凌分洪蓄水、枯水期补水,保障黄河行水安全,彻底消除乌梁素海生态隐患。同时,也为河套平原发展现代高效绿色农牧业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

俯瞰河套平原金秋盛景

【相关介绍】

巴彦淖尔市是内蒙古农业大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人口170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黄河流经巴彦淖尔345公里,在黄河的“几”字弯上形成了乌梁素海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黄河、华北和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整个乌梁素海流域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呈现为“东湖、西沙、南河、北山”、“一林、一田、一原”的独特地形地貌,形成了兼具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种形态的生命共同体。

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也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灌区逐步形成了灌排配套的七级水利工程体系,年引黄用水40多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天赋河套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入口处,“天赋河套,世界共享”赫然入目

2019年9月4日,经第三届世界灌溉论坛暨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0届执理会严格评审,河套灌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WHIS)名录。这是继宁夏引黄古灌区之后,我国黄河流域主干道上的又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列全国19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一,是河套农耕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 

2019年9月4日,河套灌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WHIS)名录,图为证书

“天赋河套号”上,展出着河套平原生产的系列精品农产品 

天赋河套产品技术规范展示架

产于河套平原的红早酥梨,皮薄多汁、香甜可口

天赋河套精品农产品展示——有机特制颗粒粉

天赋河套总部基地,相关农产品正在流水线上包装

天赋河套总部基地内,即将销往全国各地的系列农产品

内蒙古黄河流域水利信息化中心

天赋河套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一角

黄河水,滚滚不息地滋润着河套大地

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奈伦湖国家湿地公园,由凌汛期黄河分流洪水形成,如今已成为众多鸟类栖息的家园

(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