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蒙医药走进“高光时刻”: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专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9-09-24 18:00:00丨来源:通辽日报丨作者:赵彦臻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民族大学依托通辽发展蒙医药事业的天然优势和人文环境,每年培养蒙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数百名,蒙医药学也成为了该校的特色学科。

内蒙古通辽市被誉为全国基层蒙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中国蒙医药之都,是《蒙药正典》著作人、蒙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的故里,也是蒙古族文化和蒙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内蒙古民族大学依托通辽发展蒙医药事业的天然优势和人文环境,每年培养蒙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数百名,蒙医药学也成为了该校的特色学科。

2012年,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的“国家特殊需求蒙药学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通过,成为全国第一个蒙医药学博士点。2015年,蒙医学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获国家级科研项目300余项、经费8000余万元。谈及蒙医药学,学院书记额尔敦朝鲁话语中满是自豪地说:“蒙医药是蒙古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已经形成独特、系统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实践经验,但同时又是一个没有被深度挖掘的宝藏,希望人们去研究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医药,认识蒙医药,让蒙医蒙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如今,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专业早已从特色变成了优势,成为我国蒙医学领域研究方向明确、民族特色鲜明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基地,获得新药证书2个、临床批件6个、发明专利20个,发布专著60余部、论文500余篇、SCI论文60余篇。学院多次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及市级科技奖项,其中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国家首例三类蒙药“冠心舒通胶囊”,2003年上市至今,已有9000万冠心病患者受益,产值突破10亿元。

乘势而上,内蒙古民族大学融入“一带一路”,向北开放,与蒙古国国立医科大学合作建设蒙药厂、重点实验中心、研究中心和蒙医医院等公共条件平台,建立了互信、互利、稳定的合作机制,在教育、蒙医药技术交流、产品研发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

2006年,内蒙古民族大学被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蒙古国留学生培养单位。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蒙古国硕士、博士生留学生培养单位。珠拉吉雅是2016年来到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蒙古国留学生,她告诉记者:“来中国之前,大家都说内蒙古的蒙医药专业很厉害。希望在这里能够多学知识,回国继续当医生为大家治病。” 据了解,目前内蒙古民族大学已累计培养蒙古国本、硕、博士生200余人。同时,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有5人在蒙古国读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