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荒漠化是关系到人类永续发展的全球性挑战,中国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亿利库布其治沙成为全球样本。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近50个国家的记者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到访库布其沙漠,考察调研亿利库布其治沙一线,了解荒漠治理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探秘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智慧,迫切希望将亿利库布其治沙的先进做法引入到他们的国家。埃及记者甚至称这里为“人间天堂。”
亿利治沙人30年创造了一个奇迹
库布其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得到了治理绿化,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极大的恢复,降水量成倍增加,植被覆盖率从1988年的3%-5%增加到2018年的53%,动植物由1988年的100多种增加到2018年的500多种。老挝记者马莱昌思的中文名叫彭克,他是春节后来到中国交流学习的,这是他第一次到联合国确立的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考察。彭克不禁感叹,“这太不可思议了!1988年到2019年,30多年的时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死亡之海’变成了沙漠绿洲!”
新型植树技术展现中国智慧
沙峰绿谷是亿利综合利用微创植树技术、风向数据法、飞机飞播、无人机植树等科技植树和乔灌草多管齐下治理沙漠的典型治理区。
特别是微创植树技术,仅需十几秒即可种活一棵树,令外国记者们大赞“神技”,纷纷上手体验这种新型技术。
塞内加尔《太阳报》记者阿马杜斯·迪奥普撰写了专题报道,以《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荒漠变绿洲》为题,向塞内加尔读者介绍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非凡成就。
阿尔及利亚记者阿尼斯(Anis)对于十几秒种树的新技术也十分感兴趣。他说:“这些技术降低了植树成本,提升了植树效率。希望这些技术能够推广到阿尔及利亚。”采用新型植树技术,每110穴(2株/穴)的成本只有500元。
“阿尔及利亚的沙漠面积超过80%,而且当地(过度)牧羊、气候变化等多种原因加剧了荒漠化,极大地阻碍了阿尔及利亚的发展。”阿尼斯说,引进中国的治沙技术不仅能够帮助阿尔及利亚防治荒漠化,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沙漠变成绿洲,使得阿尔及利亚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增多,促进阿尔及利亚经济的发展。同时,他也指出“库布其模式”的推广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出相应的调整。
彭克也大赞中国技术:“这些技术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他表示,老挝虽然不需要进行荒漠化防治,但是例如无人机植树技术,微创气流植树法等可以减少人力、节约成本的先进种植技术可以推广到老挝,促进老挝农业方面的发展。
规模化建设沙漠光伏带动民众致富
库布其沙漠不仅增添了绿色,也出现了一片蔚蓝的“海洋”——亿利光伏电站。经过30年的努力与探索,亿利大力发展生态光伏和光热产业,建成了发展总规模1000兆瓦的亿利库布其生态光伏项目,其中光伏发电900兆瓦、光热100兆瓦,治沙面积10万亩。目前,已经建成光伏510兆瓦,完成投资40亿元,年发电量约9亿度。
据介绍,亿利库布其生态光伏项目采用“治沙+种草+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模式,实现“生态修复、土地增值、光伏产业、种养殖产业、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五个层级的循环收益。通过土地租用、项目建设期雇工、贫困户承包种植养护和组件清洗四种方式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
埃及金字塔门户网记者马哈穆德·萨阿第·卡麦尔·迪阿巴,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叫穆海波。他对阿木古龙的甘草平移种植技术和扶贫模式印象非常深刻,认为绿色发展和民众减贫的结合是一种社会和谐的理想模式。穆海波撰写了专题报道《从成吉思汗的大沙漠到中国土地上的人间天堂》,登上了金字塔门户网站首页头条。
外国记者们还参观了道图嘎查亿利牧民新村、库布其沙漠生态科技中心、阿木古龙生态健康产业园等地方,了解亿利库布其治沙生态产业服务模式和技术创新。
阿联酋明日电视台的主持人伊斯迈尔·卡法费对中国企业规模化治理沙漠的模式非常感兴趣,认为中国的机制很先进,“政府+企业”的模式不仅在顶层设计上是成功的,而且极大调动了市场化主体的积极性。
马里共和国记者穆萨表示:“我的家乡有很多沙漠,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进行荒漠化防治。这次来到库布其,有幸了解到亿利很多先进的种植与防沙治沙技术与经验,我要把它们带回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治沙很多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